在数学预习提纲的设计中显化学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在数学预习提纲的设计中显化学习策略

刘继华

江苏丰县宋楼初级中学刘继华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效方法,这方面的好处学生、老师都有共识,但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老师教、学生听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对于预习、自学还是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学生若能掌握一套预习、自学的有效方法程序,自学效果必定会高一些.所以,教师在设置数学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围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结构,显化自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以苏科版八(上)§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为例: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学生有很好的自学套路前),最好告诉学生教材编排结构:(如本节编排结构)

(一)操作:通过折叠并展开等腰三角形的纸片操作,观察得出结论.

(二)用文字语言和几何符号表示出结论.

(三)进一步观察及表示出其他结论.

(四)例题学习、应用结论(或应用结论解题).

(五)根据例题学习掌握解题方法做练习并巩固.

其中(一)~(三)课本中思路、方法、程序都比较明显,学生按要求自学、自做易学易懂,所以提纲设置的目的只是一种引导自学.

预习提纲:①操作对象、方法

②观察结论

③几何符号表达.

因此,教师在编排预习提纲和预习练习时,只要按课本程序、内容依次而为即可.但对于(四)中例题学习课本中只给出了解题步骤,特别是新知识点应用较多,步骤较多的例题,学生自学时可能会看懂.但学生能否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上一步这样做下一步为什么这样做?老师是怎样想起来这样做的?也就是说课本例题只给出结果而没有给出思考的策略、方法、过程.只把“满汉全席”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或吃,但我们要求学生会做“满汉全席”,而课本没有把做“满汉全席”的过程、方法呈现给学生.所以部分学生在老师、课本的教授下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晕.所以预习提纲设置成功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解决思维的策略.

为此针对此节例题自学设计如下预习(自学)引导:

在△ABC中,

因为AB=AC

所以:

理由:

又因为AD=BD

所以:

结合图形,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由以上两点可以得出:

此外:由观察图形,我们可这样思考:

因为:因为∠3是△ACD的内角

所以∠3=180°-

=180°-

=

因为∠3也是△ACD的外角

所以∠3=

=

通过以上思考过程,你认为在做题时思考方法:

(条件)A→(结论)a

(条件)B→(结论)b

(条件)C→(结论)……

即在条件下思考“能得出什么结论?”

所以,通过设计预习提纲展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怎样想”、学习“怎样想”、做题时“这样想”,通过课本给出的解题步骤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学习“怎样写”、做题时“这样写”.这样学生知道了怎样想,知道了怎样写(以后逐步针对思维的难点、知识的重点设计,适当时机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后自我评价、改正).有“样子”供参考对学生以后的自学必然有指导意义.

对于结构(五)练习巩固,应提醒学生:“按你掌握的思考方法,逐步思考解决以下问题,你会成功!”[后跟预习检测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步思考、逻辑思考、科学分析,到此学习提纲还不应结束,应再进一步显化整章自学的程序,让学生今后再遇到此类章节学习,知道每一步该如何学习.

为此针对此节自学设计如下预习(自学)引导结构:

“概念(性质)+例题”自学过程:

一、实验操作

二、观察结论并会表示出来

三、学习例题,掌握思考方法、过程及解题步骤

四、应用以上知识练习、巩固,找出学习困难点

五、再次学习课本,解决难点并练习

六、应用此法学习其他知识

当然数学课课型不止于此,自学形式也不止一个,对于不同课型不同人的自学形式也会不同,一样的模式对不同的人效果也会不同,但每个人若能对不同的课型都能行成一个对自己有效的自学模板,相信会“学会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