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核电站定期试验监督大纲生效问题及解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3

新型核电站定期试验监督大纲生效问题及解决

张冲1余慧平2

(1身份证号:37132819810814XXXX)(2身份证号:43022519820523XXXX邮编:5284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新型核电站首堆项目,其定期试验监督大纲生效的重要性以及大纲生效面临的主要新问题,并针对这些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尽量列举了部分实例,可作为其他新型核电站定期试验监督大纲生效方式的参考。

关键词:核安全;定期试验监督大纲(PTSP);定期试验准则;生效;装料

核电站安全相关定期试验是一种定期的技术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被监督的设备或系统运行与准则相符合,并将其可用性维持在设计基准范围内,且有足够的可信度。

定期试验监督大纲则涵盖了安全相关系统所有的准则要求,是核电站装料后必须遵守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的准则全部完成生效方能表征核电站安全相关系统或设备达到安全要求,是申请装料许可证的必须条件,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生效也是监管部门审评重点。作为新型核电站首堆项目,相对于国内其他成熟堆型的核电站而言,在安全相关定期试验监督大纲准则生效方面,面临诸多新问题和困难。因此必须就生效面临的各种新问题进行全盘考虑,并制定解决方案,方能保质保量完成生效任务以满足获得装料许可证条件之一。

1.定期试验监督大纲项目首次生效面临问题

定期试验监督大纲准则生效采用项目组的形式:可由核安全技术顾问(STA)负责牵头协调,各相关专业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包括STA、各相关专业部门及调试分部。首选需将准则生效工作嵌入到工程总体计划,具体的准则生效工作,则由各专业部门实施,STA作为监督方实施逐项验收。

定期试验监督大纲准则生效历来是各个核电站装料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且有难度的项目,由于新堆型核电站,从而面临较其他电站更为特殊困难的问题,简述如下。

1.1生效进度面临严重考验

在距离装料计划仅有半年时间时,只有约4%的准则生效,大量准则尚未生效,且无移交进度及生效进度的成熟经验可参考。

1.2PTSP多次评审后大量修改

随着准则生效的推进,监督大纲的评审也在阶段性的评审,先后经历监管部门多次评审,每次都有不同程度增、删、改;经其中一次评审后的大纲项目/PT共973个,其中新增了185个项目,删除的已生效项目则相当于此前生效工作已白费,但新增项目又急需生效。

1.3准则上游文件描述不清晰

由于是首堆核电项目,因此部分上游设计尚存不清晰之处,尤其定期试验准则不清晰,则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准则如何生效。

1.4上游设计未明确是否装料后生效

PTSP中共有973项待生效项目,但上游设计并未明确是装料前需生效,还是装料后再生效。而对于各执行专业部门而言,对于准则未生效对核安全的影响方面的把握尚需校核评价,方能确定哪些项目排到装料后生效不会对核安全产生影响,从而最终确定装料前需生效的的项目清单。

2.定期试验监督大纲项目首次生效面临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节指出的定期试验监督大纲项目首次生效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咨询其他核电站的同行,并查阅定期试验相关的管理程序[1],总结出如下解决方法。

2.1生效进度面临严重考验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距离装料计划仅有半年时间时,只有约4%的准则生效的问题;结合工程进度及系统移交情况,在安全相关系统大量移交,人力物力要求大幅提高的同时,必须积极争取公司资源用于准则生效;因此,及时启动了“监督大纲试验准则生效推进双周会”,并随装料节点的临近及时更改为“周会”,每次会议制定行动项并跟踪进展。

此外,由于各个专业部门对于核安全理解深度的限制,并不能意识到该项工作对于核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装料里程碑的重要程度,因此存在各个部门各自为站,其内部员工也存在各自独立推进自己负责的准则,从而导致整体进度缓慢。该类问题STA需立即组织部门经理级协调会,集中梳理该专业的待生效准则内容,合理归类、明确难、重点,协调专业部门集中资源分类别进行准则生效,同时将难点问题提交给各专业部门经理,由其同其他配合部门协调所需资源。例如:逆止阀可关闭性准则项目的验证,迟迟未能开展,主要面临问题是,若逐一解体验证项目,则平均每个阀门耗时半天左右、而且需要至少两人,共有两百左右的阀门,则共需200人天左右方能完成,而该专业尚有其他安全阀、泵等项目待验证生效,而且还有大量气体生产准备工作,因此肯定无法满足如期装料的要求。该类问题被暴露后,STA立即组织管理层部门经理级协调会,经详细梳理分析后,共同确认可以采用安装期间尚未过期的蓝油试验进行等效验证,从而大大节省专业的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了逐一解体重新验证人力及工期问题。

对于部分受制于供货、设计变更、设备缺陷等难以推动的工程重大问题,则提请到工程方更高层级汇报,由其向工程方下达优先配合生产方相关准则生效工作的指令,从而优化工程方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及优先等级,以便尽量争取资源推进准则生效工作。

针对首堆项目系统无移交进度经验及准则无生效进度经验可参考的问题,由生产各专业工程师根据总体计划的安排及时联系工程方该系统调试负责人,结合工程调试工作的时机、方式、要求如下:

(01)判断能否优先按照生产方定期试验程序进行准则的执行生效,或同系统调试负责人协调能否在调试工作完成后,专门为准则生效而进行一些系统的在线及启动运行以便实现准则的执行生效;

(02)其次,经专业工程师判断后也可采用直接采用调试程序及调试工作进行等效生效;

(03)若均无法生效情况下,经专业工程师判断并经STA评价后,评价是否可采用其他方式等效生效。

2.2PTSP多次评审后大量修改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经最后一次评审后的B0版大纲项目/PT共973个,其中新增了185个项目急需生效的问题

STA需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据新增具体内容,梳理增加内容的特点、类别,制定新的生效方案。例如:某专业部门新增了150项,其中大多是仪表的校验,为提高效率,要求专业则立即梳理最近一次的调试校验工作是否尚在大纲规定的周期内,由优先采用执行生效改为等效生效,并改变原有的STA内部系统分工,由STA牵头人负责该部分内容的整体验收,从而为应对评审后大量增加的准则生效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

2.3准则上游文件描述不清晰问题的解决方法

部分系统的上游设计尚存不清晰之处,尤其定期试验准则不清晰,则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准则如何生效。针对该问题,由于专业部门人员对核安全控制和遵守理解深度的限制,对于核电安全最理解的技术人员当属STA和值长,而且在装料后各专业进行定期试验发现准则无法满足或不清楚时,是必须向值长和STA汇报后由双方进行分析评价的。因此,STA及时协调各部门,将此前的一个STA对专业部门的若干系统负责人,改为对应运行值长,经STA和值长共同研读准则上游设计文件并分析评价后给出最终结论,在值长和STA也难以决策时,则提交双方部门经理级决策,从而有效解决了准则生效疑难问题。例如:针对稳压器安全阀可操作性试验(通过电磁先导阀),根据定期试验导则辨析的方法计算是无法满足安全准则要求的,值长安工就此试验进行决策,首先详细梳理了该试验相关上游导则、调试文件、调试数据、及相关设计澄清,在明确设计已澄清调试试验方法更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期试验导则同调试大纲的详细对比,最终确认调试试验方法更为合理,综合考虑后决策:定期试验程序参考调试大纲及上游设计澄清升版,然后进行生效,与此同时发文同上游澄清并要求上游升版定期试验导则;及时解决多个类似的“拦路虎”。

当然,对于经STA和值长分析后仍不能确定的则立即梳理疑问,并向上游供货商发文要求其澄清后再生效,从而力争尽快解决该类问题。

2.4上游设计未明确是否装料后生效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游设计并未明确是装料前需生效,还是装料后再生效的问题。

首先由专业部门梳理其内部认为装料后生效的项目清单,提交给STA。由于STA对专业部门的工作细节并不完全了解,而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则对核安全的把握又较STA生疏;因此,就上述问题STA组织同对应专业主管进行共同分析决策。在开展该项分析决策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决策流程以及决策权限,如:一级决策范围限于:

试验步骤调整(增/删/改)

所有专业提出必须“装料”后试验的

OPO提出生效方式为“等效”的

二级决策范围则为:

试验模式确定

准则参数测算方法确定

只有经根据实际工程进度、上游安全设计要求等分析后,确实由于客观情况及技术设计上无法在装料前具备生效条件的,方能置于装料后生效。例如:有专业部门以人力不足为由计划将准则置于装料后生效,则明确该思路对于核安全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在装料前完成。另如:STA同对应专业就监督项目“堆芯出口探测器(COT)正确运行”的对应试验,梳理了该系统对应调试大纲中的要求在预临界调试阶段执行,以及实际的移交接产客观情况是:由于COT探头安装在堆芯上部支撑组件上,探头套管需插入燃料组件导管内,因此在装料后才能安装COT探头组件。因此,只有在堆芯装料后方能正确有效的予以验证,最终决策将该监督项目置于装料后生效。经过上述的梳理及分析最终确定装料后生效项目共27项,有效避免错将部分准则排到装料后生效。

结束语:新堆型核电站,在无移交进度及生效进度可参考情况下,PT生效存在大概率生效推进困难,因此需要提前谋划,多基地调研其他基地的生效组织、推进方式,梳理其他基地生效过程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应对生效策略,然后据此联动各个相关部门,并提前成立推进项目组,磨合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同时要关注到整个工程进度推进中各类工作占用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提前思考如何合理得争取公司资源推进准则生效工作;对于各种新的技术难点,应建立密切的生产与工程的协同,并推动工程方加大同上游设计的联系,方能尽快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同时需要加大系统负责人、值长、STA对相关问题细节理解,适时对生效措施形成具体决策;综上,方能有效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准则生效工作。

参考文献:

[1]核电厂定期试验相关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