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产权管理与大数据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知识产权管理与大数据应用

李娜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天津30030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普及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大数据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一种互联网技术,现已经渗透到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领域。大数据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中的运用,全面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整体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关键词:大数据;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如今的信息社会,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大数据管理应用在政府工作当中。作为我国政府主管知识产权事务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应当把握机遇,尤其是在利用大数据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近年来随着信息数据资源的骤然增长,我国知识产权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升,专利以及商标的申请量不断递增。目前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方面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需求和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技术措施和制度,对知识产权数据加强整合和开放,以此增强大数据应用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水平,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

1大数据对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大数据应用能够深入发掘知识产权信息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对于知识产权信息的发掘至关重要。在技术研发阶段,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随之结合市场情况做出提交专利的决定,此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面对知识产权申请,可以使用大数据中的预测分析法明确专利申请顺序,如果有需要购买外部专利,还可以发挥大数据优势,对待购买专利的覆盖范围进行分析。在许可或者销售专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明确保持、出售项,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1.1.2大数据应用可以加快知识产权管理变革

当前,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结构不管规模和人员设置形式如何,其中均包含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分析以及许可交易等相关模块。将大数据与之相结合,能够取消其中所涉及到的重复性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催生了智能检索、智能撰写等功能,知识产权也从原本的人工模式中脱离,加快了工作效率。因此,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员工数量,从而减少相应的培训等相关费用,并更节约时间。企业只需要聘请几位有资深经验的专家,辅以大数据工具,便能够处理所有事务,促进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变革。

1.2消极影响

整体来说,大数据的应用使知识产权授权这一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大数据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是数据量指数翻倍,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信息量会间隔18个月进行翻倍。专利数量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在过去的50年内翻了3倍,1963年数量为140,560件。大数据属于一种现代化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将原本知识产权所具备的新颖性破坏,所以在以指数增长技术为前提下,获取专利难度逐渐加大,从而带来专利授权方面的消极影响。例如成都、南京、上海等城市,分析企业中专利管理现状,发现很多专利与新颖性要求不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变革期间必然要创建对应的创新平台,使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有合适的发展环境,并且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2如何实现我国知识产权大数据的实践与完善

2.1完善知识产权大数据制度和体系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尤其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大数据意识,要对大数据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牢固树立意识,积极参与到大数据的应用行动当中,引导相关部门合理利用大数据,逐步完善形成应用大数据的环境,建立一个知识产权应用平台,能够统一协调且安全便捷。其次,目前我国各管理部门之间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对知识产权大数据进行管理和保护,部门之间不成体系不完整便无法形成一个能够对知识产权大数据化管理有效运行的局面。需要注意如何对原有模式下的各知识产权部门的利益进行调整和分配,以此使各类型知识产权的数据以及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管理。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使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再者,我国对于知识产权大数据管理的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为使管理制度体系得到更成熟的发展应当先给予法律层面的保障。

2.2利用新兴技术保护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

用户供应商、浏览记录以及仓库物流等对于数据处理能力有着强烈的需求,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通常要位于先进行列当中。借鉴新兴技术应用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大数据上对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技术短板有着良好的弥补作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通过挖掘知识产权大数据、对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变得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2.2.1学习借鉴京东大数据管理评论功能对专利权进行保护

在当前阶段,我国尚处在字段检索、IPC检索作为专利检索的模式中。尽管和传统检索方式对比已经有了很多的发展,但对于大数据管理目前尚未达到要求标准和需求,无法将某些信息之间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在关键词段缺乏显著的联系时,便造成在检索实施阶段无法对已有的数据信息实施全面检测,而此种情况下已经遗漏的任何与申请人相关的信息都有极大的概率对他人在线权利造成侵害,在浪费申请人精力和时间的同时甚者会导致面临起诉。对京东管理评论大数据的技术开展学习以及借鉴,对现有或处在待申请阶段的专利说明书应用词语开展科学的切割,合理且全面地对含有的语义进行分析,将其完整地归入相应的关键词词库,将待申请以及已有的专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相关性排序从大到小,有效避免申请人出现雷同或相似的情况,减少成本的增长。

2.2.2借鉴百度、google等图像识别功能保护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领域的在先权利

可选取以互联网搜索作为主要业务的信息技术导向型公司如百度、google等,这些类型的公司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拥有巨量的用户数据信息,具有显著的发展大数据以及研究人工智能的优势。近年来两家公司所联合推出的“识图”技术收到市场的热烈反响,该技术通过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并且和一系列的复杂算法相结合,进而达到相似图片搜索的作用。通过商标权以及外观设计专利权客体组合对比的方式可以获得相似、相同的数据,之后在综合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数据运作下,包括权利人、时间、地域以及商品属性等多个因素,判断该商标是否存在在先权利。在挖掘信息资源时以数据内在的联系作为出发点能够有效增强申请效率同时也还能够预防发生侵权的情况。

2.3学习电影业数字水印技术对版权进行保护

数字水印技术能够通过特定的数据算法在数字作品中对信息进行标记,一般被用于多媒体文件、三维网络模型、文字作品、软件、图片以及流媒体等产品的版权保护工作中。判断载体是否遭到信息恶意篡改、内容创建者、购买者以及传送隐秘信息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得以确认。大数据管理的优势便是可以通过统一知识产权体系监控各种类型的产品版权,第一时间处理侵权的后果并且将结果反馈,对底层隐藏信息进行深度的发掘,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其他类型产品版权遭受侵害。

结语

知识产权管理永远不可能脱离实际技术来进行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整个国家从最高层面上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并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使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走出僵局。

参考文献:

[1]李新凤.云计算环境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管理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7,15(32):113.

[2]黄雷.“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9):1-3.

[3]邓灵斌.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图书馆论坛,2015(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