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陈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陈超

陈超

海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14200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建筑得以施工建设的前提,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场地的岩土状态以及相关的岩土参数,这些数据信息是进行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料,只有通过勘察得到全面科学的数据,才能保证后续设计以及施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勘察技术是近年来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勘察方式,这种勘察方式可以对建设工地的岩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勘察,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勘察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效避免了单一勘察技术存在的弊端,本文主要分析了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综合勘察技术;应用;探讨

引言

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主要的勘察手段为钻探,在当前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精确性要求越来越强,所以传统的钻探方法已经不适用与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因此,这就要求综合勘察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精确性和专业性。

1岩土工程勘察要求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新型工程机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拟建建筑物特点、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设计意图,做到勘察方案优化、精心组织勘察,提交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并符合场地实际的勘察报告。

2综合勘察技术分析

2.1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背景

综合勘察技术是在单一勘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勘察中往往采用单一的勘察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运用单一的勘察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勘察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工程勘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在传统勘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运用,将多种单一的勘察方法综合起来,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针对性的勘察方法,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2.2综合勘察的技术原理

综合勘察技术的基本原理很多,每个单一的勘察方法具有自身的技术原理。总的来说,综合勘察技术是建立在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技术、多道瞬态面波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技术、横波反射技术等技术的基础上,而且对各种技术进行了综合运用,促使每组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2.3综合勘察技术的优越性

综合勘察技术的优越性首先在于探测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的优点,其次,综合勘察技术中的多项操作可以由一个专业人员单独完成,因此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灵活性。综合勘察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或大量废弃物,对周围自然环境无严重破坏,具有高度的环境保护作用。

3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

3.1波速测试

波速测试主要是利用波速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相关工程指标的一种现场测试方法。其主要作用为:测试剪切波速,计算等效剪切波速,确定覆盖层厚度,划分场地类别;测试纵横波速,计算土动力参数;配合土的室内实验,提供超限建筑时程分析所需覆盖层内各土层剪切波速。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地震反映分析所需地基的土动力参数;提供动力机械基础设计所需要的地基土动力相关参数;同时也可以判断地基土液化性质,进行场地图特征周期的划分。

3.2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主要是一项具备便捷和高效特点的土体原位测试方式。其可以经过机械装备运用静力把标准形式的技术探头比较均匀的压入在土层中。由于探头受到相关阻力从而产生压力,在此种压力作用下会经过探头传感器把土层中的有关阻力转变成电信号,再利用仪表进行测量。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项目运用的静力触探头主要有单桥探头和双桥探头以及孔压触探头。另外,静力触探可以准确获取软土和粉土以及砂石等多种土层中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单桩的极限承受能力,例如在某国际企业的集疏运港区工程项目中岩石的勘察主要就运用了静力触探,完成结合钻孔资料和土层以及土层种类的区分,利用触探结果有效计算出不排水下的抗剪强度。尽管静力触探具备较多优点,可是其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分辨率相对较低等,直接影响着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大量运用。

3.3综合物探

(1)地震映像法。地震映像属浅层地震勘查方法范畴,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地层结构和不同类别岩土存在的波阻抗差异。当存在地层界面和不良地质现象(如溶洞、断层等)时,将形成波阻抗界面,利用人工震源在地表产生的地震波,其向下传播遇到岩土物理界面(波阻抗界面)将产生波的反射等,利用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计算机控制的接收仪器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将接收到向上反射的地震波,根据地震波所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地下地层结构、基岩起伏形态、隐伏煤巷、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地下地质现象。(2)高密度电法。电法勘探是研究地层电学性质及电场、电磁场变化规律,根据研究地质对象的电性差异,通过仪器测量电场情况,进而研究电场的分布规律,以了解地下构筑物或地质体的状况,从而达到勘探目的。

3.4物探资料的数据处理

(1)地震映像。地震映像的数据处理:地震反射波的数据处理采用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物化探研究中心的CSP6浅层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和加拿大骄佳公司的Geogiga软件进行。主要处理内容为:预处理、编辑、频谱分析、速度分析、参数筛选、速度滤波、频率滤波、均衡、动静校正、偏移归位等,经过处理的成果即为供推断解释的时间剖面图。(2)高密度电法。对采集得到的数据,使用二维电阻率反演成像软件中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预处理,同时输入测线地面高程数据,作地形校正,再据经验在软件中合理设置解释所必须的参数。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运行软件进行反演解释。在解释过程中,随时调整参数,以便使结果真实合理,计算结果用ρs等值线图和电阻率色度图表现,两者结合,综合解释。

3.5物探勘察的结果分析

根据各剖面上的异常分布,结合走向趋势,进行分析,圈绘出岩溶发育在平面上的分布。现以第9测线相同平面位置地震映像剖面与高密度电法剖面的比对分析为例说明。在地震时深剖面的3处明显异常,分别在平面上位于10-14m、26-28m、42-45m,埋深范围大致在12-14m、7-10m、20-22m,表现为波绕射,多次反射,同相轴错断,振幅降低、相位畸变等。而对应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上相对应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范围,则表现为一处低阻异常和两处高阻异常。二者在平面位置和深度范围基本一致,据此推断为溶洞(高阻:3000-4000Ω•m)和岩溶发育破碎带(低阻:400-500Ω•m)。事实上在高密度视电阻率剖面上,平面22m为中心,埋深4-6m的位置,还有一高阻异常,其值约为3000Ω•m,在对应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波形杂乱、振幅陡降,推断为岩溶崩塌堆积。

结语

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务必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要充分发挥综合勘察技术的独特优势,需要对各种具体的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并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实施科学有效的测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为后期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数据。

参考文献:

[1]郝秋爽.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275-277.

[2]刘惠果,刘钊.综合物探在贵州某校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6,(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