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财务稽核与内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供电企业财务稽核与内控管理

周波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平泉县供电分公司)

摘要:随着供电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稽核与内控风险工作在防范经营风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供电企业应该通过对资金的安全性和经济业务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进行稽核,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健全内控体系,从源头上消除产生资金安全问题的症结,大大提升了企业经营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财务稽核风险防控

为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供电公司要针对性地开展财务日常稽核监督工作,建立日常稽核工作监督机制,分别从稽核工作时间、稽核内容、稽核发现问题描述、问题性质、问题个数、涉及金额、整改完成情况等方面对财务管控日常稽核进行监督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定期开展会计基础稽核,做到边查边改,对发现的资金支付疑问点,追查至业务前端,确认是否存在资金安全风险并及时整改;定期开展重要经济业务稽核诊断,每月对三公费用等可控成本费用控制、往来挂账清理等重要经济业务进行稽核,检查业务列支是否超标准、超范围,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是否一致,主要指标是否异常波动等,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诊断并督促整改。确保资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

一、财务稽核与风险内控工作面临的形势

1.全面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持续完善。条块化管理现象较为突出,业务全流程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存在控制盲区。风险管理与内控工作开展深度、广度、细度均存在差异。个别内控评价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涵盖各专业的内控评价标准。制度体系与流程不完全匹配,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等问题,与业务流程尚未建立有效衔接,存在制度要求无法落地或流程缺少制度依据等问题。

2、风险内控工作推动难度较大。个别对风险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有待加强。工作仅停留在总结和报告撰写等表层,对于每年评估出来的重大风险缺乏有效控制办法,更多的是一些常规性的管理改善,也缺乏对风险控制情况的后续跟踪,难以达到事前控制目标。部分单位风险内控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能定位没有理顺,未能很好地做到定位清晰、分工明确、不越位、不缺位。风险内控专业人才匮乏。风险内控是管理学的前沿领域,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理念先进,而且要方法科学,既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也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阅历。

3.财务监督能力尚未完全发挥。部分单位忽视日常稽核工作,出现连续多月稽核无问题、稽核问题浮于表面、稽核结果反映不及时等情况;部分单位未正确处理日常稽核与专项检查的关系,全年稽核工作仅限于阶段性检查工作,缺乏常态化、持久性的检查机制。对财务稽核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认为财务稽核就是会计稽核,是会计部门内部自我稽查和复核,稽核的范围仅限于会计事项,前端业务延伸监督不够;部分单位未树立风险防控意识,稽核监督仍以事后为主,扮演的角色未真正从“灭火”转变为“防火”。

4、财务稽核与业务监督协同不够。从近几年内外部检查情况看,所发现的大部分问题是前端业务部门经营活动不规范所致,经营风险点呈现向业务前端聚集的趋势。对于检查发现的业务前端问题,业务部门与财务协同整改力度不够,问题整改进展缓慢。获取业务前端的数据源困难,影响在线监控范围。在线稽核工作质量缺乏量化考核手段。对在线稽核工作的考核偏向于系统上线使用情况,缺乏对稽核质量和效果的有效考核,导致部分单位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问题。

二、财务稽核与风险内控工作提升措施

稽核与风险内控工作必须坚持全面统筹、协同推进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流程梳理为基础,以关键控制活动为重点,拓展财务稽核广度深度,完善财务综合评价机制,促进“风险、内控、稽核、评价”创新融合和高效运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

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经营环境,全方位开展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辨识,统一风险分类、定义及评估标准,提出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业务规范,提高风险管理规范化水平。梳理分析业务内容、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工作职责,明确内控权限分配。建立内控执行责任机制。明确内部控制执行岗位责任,分解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到部门、岗位和个人;加大内部控制执行考核力度,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纳入年度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督导跟踪各单位缺陷整改情况。完善协同监督机制。将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纳入内部审计、财务稽核和纪检监察工作范畴,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联合监督检查,提高对舞弊、违规、违纪等防范与控制能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和文化培育,进一步夯实风险管理与内控工作基础。

(二)全面提升财务稽核实时监控能力

提升在线稽核模块功能。优化业务实时监控功能,不断提高实时性和穿透性,实现对业务的全天候扫描和风险的智能报警。提炼总结财务专项检查方法,研究转换为稽核规则并植入系统,提高在线稽核的效率和效果。采取在线稽核和在线查阅的方式远程检查各单位财务及相关业务的规范性,逐渐提高事前、事中防范能力。强化依法治企综合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将各单位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决算审计和决算会审,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采取重点辅导、专家会审、月度考核等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强化财务日常稽核工作。针对内外部检查发现的频发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滚动修订日常稽核监督内容,组织各单位完善周巡查、月稽核、季报告工作机制,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强化财务稽核与业务前端协同监督。建立财务专项检查年度选题征集机制,定期征集、筛选确定年度财务专项检查选题和重点;建立问题分专业整改落实机制,明确各专业的整改责任,强化跨专业的协同督导落实。

(三)充分发挥财务评价激励导向功能

建立指标构建的协同机制。综合考虑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同业对标、财务集约化考评、财务信息化考核等评价要求,统一安排指标设计工作,加强指标体系间的有机衔接,确保激励导向目标一致。加强财务评价数据的积累,为各类财务考核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优化业绩和管理对标指标体系,确保指标激励方向与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修订完善业绩对标指标,增强资产经营对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同业对标分析诊断能力。组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查找差距,改进管理、提升绩效。结合依法治企综合检查结果、财务集约化深化运用情况等,开展资产经营管理典型经验评价。

结束语

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研判形势、超前谋划、持续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深化创新财务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对供电企业持续深化“两个转变”和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具有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