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控制线路原理分析与故障排除》教学方法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机床控制线路原理分析与故障排除》教学方法浅谈

王秋菊

王秋菊(宁夏石嘴山市西北外事中专学校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机床控制线路是我校维修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训课程,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机床控制线路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理论分析排故演示实践操作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9-036-02

机床控制线路是我校维修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教材,该课程通过介绍几种典型机床的结构、动作过程、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床控制线路的设计、选材、原理分析及如何正确排除故障,让学生掌握了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接线及工艺要求,突出了实践性。为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搞好机床控制线路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1、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环节进行视频录像,给学生放映或到企业、校办工厂实地参观,增加感性知识。

因为机床设备比较昂贵,品种类型又比较多,一般学校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但学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线人员,如果学生对机床设备没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因为单纯讲解、分析线路原理图,学生不能把机床结构与运动方式结合起来,比如X62W万能铣床由两个手柄操作四个行程开关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运动,T68镗床一台电机可拖动多个运动部件运动,学生难以理解,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反之如果在授课之前让学生亲眼看看、摸摸设备,并且在操作人员协助下,亲自操作设备,了解机床舍不得结构及加工工艺要求,知道了机床在实际生产当中的作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这一教学环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效果很好。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分析

在讲机床线路排故时,首先明确排故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线路工作原理分析,来提高学生思维和思路,通过线路工作原理分析,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查找故障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该设备的原理图,吃透吃懂原理图,在分析原理图时我采用边设问边讲解,通过学生与老师默契配合来完成原理分析,效果不错,比如讲解T68镗床时,采用下列几个教学环节:

2.1介绍元件作用:该环节可仅对SQ3、SQ1、SQ4、SQ2的作用详细介绍,为线路分析原理打好基础,其它元件在前面线路中均已涉及,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分析。

2.2将线路总体上分成几大环节:

(1)主电路部分:从主电路中可以知道有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如有没有正反转、制动,是否采用降压起动等等。

(2)照明线路及指示电路部分:这部分电路比较简单,几乎任何机床设备当中都有,在讲解中可采取提问方式,如照明电路的作用,HL灯的作用等。

(3)辅助电路部分:介绍辅助线路时采用边分析边讲解的方法,通过主电路分析可知主轴电机M1既可低速正反转,又可高速正反转,那么在分析线路原理时可将其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①主轴低速正转讲解,主要讲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工作原理;二是电流流通路径;而主轴低速反转由学生自己分析,学生之间可互相探讨,有问题转由学生自己分析,学生之间可互相探讨,有问题可以提问,老师适当给予提示,这样教学方式灵活,增强了师生互动,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②主轴电机高速正转讲解,这一环节可设问,KT其什么作用,先由学生自己分析,然后师生共同分析主轴电机M1由低速起动转为高速运转过程。

③主轴正反转自锁回路中为何串联SB4、SB5常闭触头,其作用如何?(设问)

④快速移动环节的操作(讲各运动部件是如何实现快速移动的)

2.3、在进行完上述三个环节之后对镗床原理进行综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为系统,从而对整个机床线路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分析线路时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明确哪部分控制线路控制哪部分主电路,各元件各部分电路的作用,形成正确思维,为排除机床线路故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学线路进行安装接线并通电试验,将理论转为实际的技能

机床线路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线路与分析线路的能力,更要注意实际操作,给学生提高充足的学习材料和时间,通过接线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机床控制线路安装接线工艺要求。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没有一定的训练量是达不到要求的。另外,在安装接线的过程中,学生对机床的工作原理又会进一步加以分析,即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可以进行巡回指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装接X62W万能铣床控制线路时,主轴电机与工作台快速移动控制电机均可两地控制,在实际安装接线时,主轴电机与工作台快速移动均可两地控制在实际安装接线时,要求学生将按钮分组放好,体现出多地控制的特点。可以说安装接线是学生在对整个线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要认真考虑元器件布局,这根线怎么接,那根线怎么接,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接,可以说这个环节是手脑并用的。这一环节可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原理分析的是否透彻,如果原理图分析不好,肯定是不会正确安装接线的,这一教学环境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动作能力。

4、机床线路故障排除这一教学环节采取演示法

机床线路排故即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机床出现电气故障,怎么检修,如何确定检修步骤很重要,除了采用前面的讲解法,讲明故障具体思路与方法外,在教学之前,应该准备好需排故的线路模拟板,在该模拟板上老师事先设置好故障,然后示范操作,演示排故过程,这一环节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跟上老师思路。比如在排除T68镗床故障时,设一处隐蔽故障,通过通电试验,观察故障现象,从而将故障范围缩小到相应回路:如主轴电机低速起动正常,但起动过程结束后无高速运转,KM4、KM5不吸合,则故障范围缩小至KM4、KM5线圈回路,然后在此回路中采用电压法或电阻法(也可几种排故方法都实际演示)来查找故障点,老师说出测量结果,由学生来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故障点,这样学生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均被调动起来,一堂课在老师与学生互动基础上圆满完成。

5、建立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提高,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对每个课题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可随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6、结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能够把理论联系到实践当中,提高正确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原理分析、设计线路、安装接线、调试线路和排除故障,教师可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索性,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时间进行检验,从而达到全方位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