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职业学院发电专业“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德宏职业学院发电专业“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杨正勇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发电专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工学一体”教学的开展,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发现存在诸多不足,经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经验总结、行动研究,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好“工学一体”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发电专业

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一时间,“工学交替”成为职业教育热门的话题,随着此项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摸索,出现“工学一体”教学。

“工学一体”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理论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一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课堂角色作用、知识能力培养侧重点、校企合作接合点以及技能人才培养不同。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是以标准化的学历制培养为基础,“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则是以应用型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基1础。“工学一体”教学促进了职业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单纯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转变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

就目前而言,“工学一体”教学是职业院校各种教学模式的最佳模式,通过“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14年11月,我校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与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正式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联合成立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水电站运行与维护订单班;其订单模式为: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选定学校2013级、2014级、2015级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三个班作为行业协会订单培养学生,与学校联合成立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水电站运行与维护订单一、二、三班;各订单班前三个学期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行组织教学、行业协会配合进行教学,第四学期,提供其会员单位----德宏秦瑞发电集团作为“工学一体”教学点,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开展教学,第三年到相应就业意向企业顶岗实习及就业。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合作成果:

通过三年三个班级的深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深化了发电专业的课程改革,加强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办学创新。

1.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的市场化、社会化,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传递给学校,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进而转变教学,并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大胆抛弃滞后的教材,编写适合校企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办学,不仅优化了教材,还推广了新技术。

2.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订单培养的“工学一体”教学,学生学习不在传统的教室里,而是把传统教学变为“学习”和“工作”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一体”模式,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

3.培养了“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发电专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安排了5名专业教师到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秦瑞联合发展集团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为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从业能力

发电专业把传统教学变为“学习”和“工作”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和现实岗位训练,学生熟悉了专业岗位,培养了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能操作及管理的能力,一毕业就能熟练地参加生产实践,提高了学生素质,增加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经过不断探索,基于发电专业的专业特点,我认为该专业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工学一体”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模式和激励机制、培养“双师型工学一体化教师、制定工学一体化教学计划甚至编写工学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工学一学一体化教材和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

1.长效机制建立问题

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机制。就目前而言,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为企业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其它方面对学校并无需求。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企业无暇顾及校企合作。对他们来说,校企合作尚处于“锦上添花”阶段,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过程。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势必严重影响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推动和保障“工学一体”工作的正常开展,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期盼政府出台更多激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机制

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主动联系企业,处于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状态,双方欠缺实质性的共同利益诉求,因而缺乏真正的合作办学行为,难以切实履行。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多激励企业全面与学校合作的政策,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3.统一全校师生认识

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将工学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和离家到电站教学带来的不便。另外,学生本身对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今后在开展此项工作前,首先在教师层面展开“工学一体”教学的研讨会,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怎么改?“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是方向。通过研讨,教师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把“工学一体”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为“工学一体”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层面,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是关键。

4.一体化实训室和校外基地建设

“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的成功离不开配套硬件环境的建设,为了适应“工学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学校应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硬件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除大力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外,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个人认为:学校领导要应更加重视校企合作,把校企合作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精选一家企业进行校企共建,走产学研一体道路。

5.“工学一体”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实施“工学一体”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无法融会贯通。

“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对于发电专业,建议今后培养双师型教师,采取本校专业教师和精选电站2至3名技术骨干利用寒暑假进入电站,根据电站“工学一体”教学的特点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工学一体”,合理安排教师和电站技术骨干的搭配。原则上是师傅型教师+电站技术骨干+理论教师或青年教师。另外,校企共同组织专业教师和电站技术骨干参加高校及教育部门、行业、企业等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6.精选水电站的典型工作任务

介于电站和学校实际以及教学成本的控制,不可能长时间组织学生在电站开展教学,所以在电站开展“工学一体”教学期间,首先就要考虑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精选电站最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学生毕业进入电站工作后要做什么就在教学期间教什么,直接把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和工作的无缝对接。经过多次的“工学一体”教学开展,目前确定水电站的工作任务按照水力机械部分、电气设备部分、水工建筑物部分、系统部分共83个,典型工作任务26个,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精选和研究。

7.编写适合“工学一体”教学的大纲及校本教材

目前,发电专业共开展了三年的“工学一体”教学,但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都仅仅是分段式教学模式,“工学一体”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工学一体”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通过进多个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再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研讨,组织专业带头、行业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发电专业“工学一体化”教材。

8.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方案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个步骤完成由浅到深的多个工作项目。“工学一体”教学模式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教师和学生的自觉与热情是不够的。在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工学一体”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下一步,还要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教师及其它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工学一体”的教学实际是一种任务式的教学,但任务是从企业实践中来,学生通过“工学一体”的学习,可以实际的体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学习和工作的统一,“工学一体”最关键的内容是教师的和教学设备。只有校企合作,走产学研一体的道路,“工学一体”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张勇斌.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J].教师教育论坛,2017(3):67-70。

[3]郭春荣.工学一体化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优化研究——基于企业战略转型背景[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4):56-59。

[4]梁宝桢.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1):65-65。

校本课题:德宏职业学院第五批教育科研课题“德宏职业学院发电专业‘工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2016002.

作者简介:

杨正勇,男,讲师,德宏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研究方向:水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