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之我见

/ 2

学前教育之我见

崔亚明李桂兰刘继杰

崔亚明李桂兰刘继杰吉林省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学校132500

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而进行的教育,是儿童正式接受小学教育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是指从3周岁到6~7周岁儿童,被称为学龄前儿童。在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后,我不断反思着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让儿童在劳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他们已经基本具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加之这一时期的儿童好奇心极强,所以,他们开始渴望参与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地参加。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劳动中得到满足。某日,班上两个孩子争吵起来,仔细询问,原因竟是为了一把扫帚。两个孩子都想扫地,但是班级只有一把扫帚。忽然间,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也是有劳动的需要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扫地、倒垃圾、擦桌子等,完成后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在简单的劳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劳动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儿童对实践活动的需要。很多学龄前儿童自理能力极差,甚至吃饭都需要家长喂,简单的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教师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样。学龄前儿童模仿能力极强,他们的瞬间记忆能力超强,因此,作为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切不可把孩子带入歧途。某日课堂,我无意中发现几个孩子翘着腿坐着,我纠正他们坐直,双腿并拢放平,几个孩子照做了。而随后的几节课,他们又翘着腿坐着。我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我的同事在课间总是翘着腿坐着。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是在模仿那位老师。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无疑是他们的启蒙教师,我们是他们的偶像,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内容。单纯的他们还不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好老师。

三、用爱融化孩子心中的冰山,做孩子值得信赖的朋友。我班上有个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稍有不顺心就哭,我很困惑。后来得知,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了,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起,长期缺少母爱,导致她对身边的人和事缺少信任,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她的表现,只要她举手,从不让别的孩子回答,给她创造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课间,我和她聊天,为她擦鼻涕、提裤子。渐渐地,她开始主动和我交流,告诉我关于她的小秘密;同时,更加值得欣慰的是她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开始融洽了。

四、小结。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增强,并初步形成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发展,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社会环境和成年人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以及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他们心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应充分考虑学龄前儿童的这一特点,满足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作为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责任十分重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学龄前儿童的可塑性极强,教师的小毛病会在孩子身上无限放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学前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为人师表,做优秀教师的同时还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浅谈“赞美”在教学中的作用

朱连华杨红军杨红兵吉林省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学校胜利村小132500

列夫·托尔斯泰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谓“赞美”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称赞、赞扬、表扬、表彰等,凡具有上进心、荣誉感的人都不会拒绝善意的、任何形式的赞美,学生更是如此。因为,赞美对被赞美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赞许、肯定,更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一种激励、鼓舞和鞭策,是一种给人希望的精神力量和源泉。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所说:“赞美犹如阳光。”它说明了“赞美”的巨大作用和牵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常用“赞美”的眼神和“赞美”的语言勉励学生,对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赞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学生会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此时老师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回答的准确度,并加以鼓励,用“答得不错”、“继续努力”等语言加以勉励,就比“答的不对”、“脑瓜进水了”、“真笨”等挖苦、讽刺的语言效果更好,更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班的李建军同学老实、懒语、不聪颖,很少举手发言,可在讲《分马》一文时,当问到“老孙头的优缺点”时,他的兴趣来了,可能是农村孩子跟马亲吧,他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见此情景很高兴,趁热打铁把他叫起来回答,他慢声慢语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答得不太完整,但我还是及时地表扬、赞美了他,并让大家为他鼓掌。从此,这竟然成了他的新起点,没想到就这样的一个赞美,却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在其他学科也认真听讲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科老师都反映李建军同学进步很快。可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适时给予“赞美”、“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赞美可以增强学生的的自信心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的老师忽视了“赞美”的巨大作用,在教学中,总是以“苛求”的方式给学生以学习的压力。由于学生经常听到老师的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的自信心受到了挫伤,所以,学习中就提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成绩就会逐渐滑坡,正所谓“流水无情,江河日下”。一次,一位女生惴惴不安地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念了!”当我问为什么时,她却哭了,哽咽着不肯说,此时,我就鼓励她说:“不怕,有事说出来,解决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认为你并不笨,只是不努力而已。”老师的话,给了她自信,于是她说:“XX老师在课堂上训斥她,说她‘真笨’、‘木头脑袋’,在同学的面前,不留情面。”此时,我就鼓励他,要一分为二看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我们,是说明老师对我们负责,是老师看我们没有学会而着急,才说出过激的话;反之,老师不管我们,愿会不会,漠不关心,你想这是一位好老师吗?听了这番话后,给了女孩自信,她的态度转变了,觉得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自己好,于是主动找老师谈心。此事给她的促动很大,老师再说她,她也不生气了,只是一味地努力学习,信心十足,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中考竟然考上了重点高中。可见“赞美”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赞美是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花

赞美能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光明,燃起希望之火;赞美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因为它是渴望成功者的精神甘露,也是他们行动的精神支柱。试想,一个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的学生,一个自我感觉无希望、处在绝望中的学生,如果能在某学科老师那得到赞美、表扬,他就能从中看到希望:我还没完,还有希望,我要努力学习,振奋起来。可见,赞美对于处在逆境中的学生是多么重要。

赞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是一种精神援助,远胜于板起面孔来训斥,也是一个合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赞美能拯救大批的学生在逆境中走出迷茫辍学的泥潭,勇往直前地去遨游知识的海洋,最终通向理想的巅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师们对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应该的,但与此同时,不妨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少给学生一点“挖苦”,让孩子们在温馨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