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成人心脏骤停(SCA)患者院前急救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成人心脏骤停(SCA)患者院前急救对比分析

方园徐捷(通讯作者)任远陆继妹

(扬州市急救中心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成人心脏骤停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就指南中变动的按压、通气的指标不同做比较,比较2015版、2010版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2015版指南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结论:2015版指南中提出的限定的按压和通气指标有助于指导提高院前急救成人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56-03

2015年10月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发布,我中心经学习培训从2015年11月开始按新版指南实行,现就2015版指南指导下的和2010版指南指导下的心肺复苏作对比,探讨院前成人SCA患者的救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中心实施心肺复苏术的325例成人SC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37例,女性88例。年龄15~92岁,平均60.9±16.1岁。患者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和呼吸停止或渐止的“三联征”[1]。心电检查:室颤(VF)5例、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8例、心室静止(VA)86例、无脉性电活动(PEA)226例。

1.2病例采集

所有患者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新、旧版心肺复苏指南分为新版观察组和旧版对照组,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抢救流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3抢救流程

所有成人SCA患者的院前抢救流程是:(1)判断患者反应;(2)启动EMSS;(3)开放气道;(4)人工通气(5)检查脉搏;(6)胸外按压;(7)电除颤;(8)继续CPR;(9)给予头颅冰帽,颈部冰袋保护脑组织,但不作目标温度管理。

3.讨论

3.1心脏按压中频率和深度。

3.1.1按压的频率研究[4]表明当胸外按压频率超过100次/min时,按压频率对CPP的影响要远远小于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成为影响CPP的主要因素;超过120次/min时,胸廓不能完全回弹[3];另一项研究[3]表明自主循环的恢复率在按压频率约为125次/min时达到高峰;尹存芳[5]等2014年研究表明采用相同外力进行按压时,胸外按压应具有最佳按压频率,最佳按压频率上限应在120~140次/min,而单纯按压超过120次/min时,CPR质量反而下降。所以新版的心脏按压频率设在在100次/min~120次/min区间较2010年版的有优势。

3.1.2按压的深度临床研究[6,7]证实深按压(>51mm)更有利于提高S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改善预后而,而且深深度有利于提高SCA患者的生存率,而当按压深度大于6cm时,致命性的CPR并发症随之增加[7]。所以合适的按压深度应在5~6cm。本组数据中排除施救者性别、体重、疲劳时间[8]、手法位置的差异性、高质量的心脏按压对于按压的频率和深度应有明确的要求,该观点基于的基础是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胸外按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血流量,患者ROSC的血流量才是评价胸外按压质量的核心指标[5],改善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缺血再灌注,使得CPP>15mmHg,从而得出高质量的心脏按压可明显提高CA患者的存活率[2]的结论。两组数据中通过研究依据不同指标下的心脏按压能够得出新版指南指导下心脏按压的质量更高,复苏成功率更高。

3.2早期识别和启动EMSS

有研究[9]认为为心跳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复苏成功率高达90%以上,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降低10%。张晓凡[10]等研究表明无锡地区现场复苏成功率达到13.6%,张洪等[11-14]研究表明尽可能早的识别和启动心肺复苏是可以改善SCA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的。理论上急救车的反应时间是有个极限值的,2008年万立东[15]就提出了双向性缩短SCA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可明显提高院前的复苏成功率。这其中就包括急救半径的缩短,专业人员、急救车辆、交通状态、公共场所配置AED、非专业人员的素质,家属意愿[16],CPR技术的普及程度,法规的健全等各种因素,需要全社会的整体重视和全民的素质提高。因本组数据的SCA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基本无人进行现场复苏,导致统计出EMSS的启动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重叠,而急救车的平均反应时间在8.2分钟~13.8分钟,直接导致心肺复苏成功率很低。目前本地区已经着手在公共场所投放AED,并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对心肺复苏术和AED的使用进行培训,以期缩短SCA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启动EMSS的时间。

3.3电除颤

研究[11、12、17、18]表明电除颤可明显提高室颤抢救的成功率,并且发病至除颤时间越短,胸外电除颤越有效,电除颤每推迟1分种,终止室颤的成功率就下降10%。而本组数据中捕获室颤的仅为1例,本地区院前急救中捕获室颤VF的几率无异于是中彩票,非技术性原因不再赘述。

从本组SCA数据的来看,现场和途中成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不高,远低于院内的复苏成功率,并且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操作无法用数据衡量,最多做ETCO2监测,CPP和ScvO2因复苏的紧迫性和涉及有创置管的问题在院前、院内的复苏中很少运用。目前一般根据心电波形和大动脉的搏动判断复苏的有效性,所以依据2015版指南中所提出的限定的按压和通气指标是有助于提高成人SCA的复苏成功率的,并且优于旧版指南,所以我们要不断实践总结,努力提高院前SCA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P8.

[2]于虎,沈开金,熬其.我国心肺复苏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3):235-236.

[3]肖箫.高质量人工循环对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2015,11.

[4]陈爱华,高磊,田林怀,张剑,詹宁波.基于冠脉灌注压的胸外按压闭环控制计算机仿真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年8月,第31卷第4期.

[5]尹存芳南方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人体胸廓外按压下的力学测试,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

[6]VadeboncoeurT,StolzU,PanchalA,etal.Chestcompressiondepthandsurvivalin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J].Resuscitation,2013.

[7]HellevuoH,SainioM,NevalainenR,etal.Deeperchestcompression-morecomplicationsforcardiacarrestpatients?[J].R,Resuscitation,2013.84(6):760-765.

[8]黄素芳,卢吉.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及按压者的体重对按压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15年8月第29卷第8期上旬版(总第510期).

[9]BradleySM.Updatei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J].MinervaCardioangiol,2011,59(3):239-253.

[10]张晓凡,林长春,杜贵进.对心搏骤停院前救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的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2月,第17卷,第5期

[11]孔宙,廖远庄,韦琪.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13年10月第13卷第10期JTropMed,Oct.2013,Vol.13,No.10.

[12]张洪.心肺复苏的院前急诊抢救分析8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卷第7期.

[13]王春明.90例心跳呼吸骤停临床救治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年9月第1卷第5期.

[14]胡怀岭,李毅,刘远山,郭日昌,邓清文,陈艳玲,黄子通.472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调查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年6月第20卷第3期.

[15]万立东,李斗,李伟.北京市院外急救死因分析及急救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年9月第3卷第9期.

[16]夏哲远,孔悦.院外心肺复苏术实施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年8月,30(16).

[17]赵广阔.60例心肺复苏结果与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3,NO.26

[18]杨进兴,赵国江,欧阳其适,曾林秀,俞苑芬.急诊胸外电除颤抢救25例心室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2期.

通讯作者:徐捷,急救中心主任,E-mail:xujie72030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