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张旭光

黑龙江省明水县中医院黑龙江明水151700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按治疗术式分为两组各60例,一组经动力髋螺钉(DHS组)法治疗,一组经PFNA(PFNA组)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引流量、卧床与骨折愈合时间等治疗情况,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的切口长度比DHS组小;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引流量、卧床与骨折愈合时间等PFNA组皆比DHS组少;DHS组的并发症率是21.67%,PFNA组则为6.67%;可见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PFNA方式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老年多发病,当前对这类骨折采取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多样性,临床疗效上也存在一定差异[1]。为了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老年患者治疗的效果,本文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旨在了解PFNA和DHS的可行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中,男共72例,女共48例;年龄60~78岁,均值(66.3±2.8)岁;患者骨折分型中,Ⅰ型者26例,Ⅱ型者32例,Ⅲ型者32例,Ⅳ型者30例;患者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致伤者31例,重物压伤者19例,跌倒摔伤者70例;患者从手上到接受手术时间为1~10天,均值(5.3±1.4)天。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60岁;无手术禁忌;凝血功能良好;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为:合并有心脑血管与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患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骨折者;患侧皮肤大面积损伤者[2]。按治疗术式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相比之下无明显区别(P>0.05)。

1.2方法

PFNA内固定: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使患者在牵引床仰卧,内收患肢,将患侧髋关节15°屈曲,对患肢进行牵引复位,经C形臀X线确认骨折的复位效果良好后常规消毒与铺巾。手术以股骨大转子作为中心点,作一个约为5cm长的斜切口,将大转子顶端显露出来,并在其1/3处开口,于C形臀X线透视下把导丝放置到股骨髓腔中,接着用PFNA主钉沿导丝置入。根据导向器的引导将螺旋刀片打入并锁定,安装好远端锁钉,最后冲洗切口和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便可。

DHS内固定: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使患者在牵引床仰卧,伸直患肢和躯干保持10~10°内收,屈膝外展,健侧屈髋,明确股骨大转子的定点,在股骨外侧做6~8cm长的切口,将骨折处完全暴露,经C形臀X线确认骨折的复位。对粉碎性骨折者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于130°定位导向器引导下在股骨大转子的顶点下方2cm处将导针置入,且导针需位于股骨头颈的中下1/3处,测量导针的长度后选择适当的螺钉,在扩孔与攻丝后拧入螺钉,拔除导针并安装DHS钢板,以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最后冲洗切口与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便可。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引流量、卧床与骨折愈合时间等治疗情况,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实施统计处理,一般指标用(±s)形式表达,行t检验,并发症率用%形式表达,行χ2检验,P<0.05表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对比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PFNA组的切口长度比DHS组小,且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引流量、卧床与骨折愈合时间等PFNA组皆比DHS组少;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DHS组有4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有3例发生内固定锻炼,有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例骨折畸形愈合;PFNA组有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2例骨折畸形愈合,可知DHS组的并发症率是21.67%,PFNA组则为6.67%,可见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是一种老年常见症状,主要是因老年人的股骨近端松质骨吸收较大,骨小梁中骨板变薄和穿孔,加上骨量减少,使骨小梁的连接力下降,降低承载能力,一旦受到旋转或垂直外力的打击就会致使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当前对该症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非手术治疗时患者需长期卧床和制动,容易引发褥疮和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可致死亡[3]。

DHS内固定的运用较为广泛,其通过髓外钉板固定,牢固性较好,且滑动加压可对骨折起支撑作用,有助于骨折愈合。但其固定作用点多集中于股骨外侧骨皮质,过度集中的应力容易使内固定断裂和骨折畸形愈合等症状发生[4]。PFNA主钉和股骨的吻合度较高,有6°外展角度,不但方便手术操作,还能减少对股骨头颈部骨质与血液循环的破坏,促进骨折愈合[5]。且PFNA无应力集中,其主钉远端是可屈凹槽设计,弹性较好,可避免应力居中,且螺旋刀片的成角稳定性较好,应用优势较大。从本研究结果便可看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PFNA方式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遇伯.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53:8542-8546.

[2]郑艳峰,吴勋,周荣昌,陈有芬,朱家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5,04:24-28.

[3]龚江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5,04:29-32.

[4]康宁,杨自权,张晨,冯君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1:5000-5003.

[5]徐厚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5:5611-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