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丁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危重症病房)

摘要: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5-0053-01“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无法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引起的疾病。通常情况是左心衰竭时引起心悸、气喘、痰中带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颈部静脉充盈、肝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心力衰竭临床上以体循环和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究其原因是由于心脏负荷过重二后引起的,如:感染、心律失常、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

1.一般护理

(1)护理评估。掌握引起心衰的原发病病史及治疗情况了解心衰加重的诱因。评估患者目前的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咳嗽、咳痰、乏力、呕吐、水肿、尿量等;观察患者是否有颈静脉怒张,是否出现低血压状态及交替脉。了解患者的情绪是否稳定、心情是否忧郁和悲观等。

(2)合理安排作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调整活动和休息时间,一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需要增加午休时间;轻度心力衰竭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需增加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中度心力衰竭要卧床休息,尽量少活动,大部分时间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才能下床活动并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哪呢更有效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和体力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特别衰竭的病人,必须静养且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必须保持半卧位或坐位。对卧床患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卧床时间过多,而出现肌肉萎缩和消化功能减退。

(2)合理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心力衰竭病人要强调低盐饮食,防止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导致浮肿心脏负担加重;选择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和刺激性食物。食物以高热量和高蛋白为宜,避免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3)保持大便通畅。这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对发生便秘患者,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指导病人养成每天定时排便,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期给予润肠药或缓泻剂。

(4)吸氧。病情较重时要采用持续吸氧,流量3-5L/min,注意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及时评估呼吸困难的情况并及时纪录。

(5)用药护理。使用利尿剂时,每天需要监测利尿效果和调整利尿剂剂量的指标,每日在排空膀胱后测量体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时要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消化道症状、听力障碍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每天要严密监测心率、心律,注意是否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出现水钠潴留时要通知医生及时增用利尿剂,防止心衰加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患者容易出现干咳、低血压、肾功能减退及水肿等症状,所以应注意观察,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医师对症处理;使用洋地黄制剂时,注意不与奎尼丁、心律平、异搏定、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随时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当脉搏出现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用毒毛花甙稀释后缓慢静注,并同时密切观察洋地黄毒性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观察心率及药物副作用,每日监测中心静脉压,有条件情况下应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力变化,注意严格掌握静脉滴速,严密监测血压,现配现用,并避光使用,防止久用致氰化物中毒,故应适时改用压宁定等药物治疗;扩血管药物,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血压骤降甚至休克,用药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变化,如果出现血压下降超过原有血压的30%或心率增加25次/min应停药,嘱咐患者起床的动作宜缓慢,以防发生低血压反应。

2特殊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的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减轻因长期疾病带来的焦虑,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以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以娴熟的技术、和蔼的态度,给予病人安慰、鼓励,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减轻恐惧与焦虑,向病人讲解急性心衰的病因及诱因,避免诱发因素并定期复诊。

(2)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护理。注意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治疗费用。

(3)对症护理.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加、乏力和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加强观察。如迅速发生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等表现,同时出现发绀、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立即准备配合抢救。定期观测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少数因肾功能减退可引起心脏骤停,具体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是否正常,测量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观察咳嗽、咳痰情况,痰的色、量,肺内啰音变化。

(4)镇静药物。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严重的增加心脏负担,使用吗啡皮下或肌内注射6~8mg,紧急时可静脉注射2~4mg,能够起到镇静、减少心肌耗氧,还具有扩张周围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使血液快速转移到周围循环中的作用。此外,应该注意该药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漠水.2004.心力衰竭.心脏内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66-183

[2]范秀珍.2007.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心血管病护理手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30-39。

[3]李秋萍.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5-98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2006..

[4]张小红,孙红芳等.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B):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