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美术教育--“无为而教”姚晓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论幼儿美术教育--“无为而教”姚晓华

姚晓华

姚晓华

(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驻马店461000)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学院式的成人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体验,保护孩子的童心和绘画兴趣。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和思维去干预孩子的感性表达与创造。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语言,简笔画,儿童画

幼儿的世界是独特的,感觉也是最真实丰富的。他们喜欢简单、随意、自由的表达,他们画画时毫无压力,线条游走自如,所以绝不会有拘谨呆板之感;虽然他们的小手控制不了线条的准确走向,但是他们作画认真,全力以赴。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让他长大后仍然是艺术家”。这种极高的评价绝非对儿童的溢美之辞,而是由幼儿的生命状态所致。

一、简笔画有毒,别毁了孩子

提到幼儿美术教育,不得不提的就是儿童画。所谓儿童画即是儿童画的画,天真烂漫是其正宗,而无所谓画种,画种的不同,只是工具材料的区别而已。而提到儿童画,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简笔画。长期以来简笔画范画教学在幼儿园、小学及不少培训机构风靡盛行,成了幼儿美术教育的主力军。那么什么是简笔画呢?简笔画是成人为儿童学习绘画而设计的画,先由成人勾勒出经过概括提炼的形状,再让儿童去临摹、填色。成人认为这种绘画形式简单易学、符合儿童心理,是所谓的儿童画,但这些都是成人的错觉。虽然简笔画教学可以让孩子很迅速的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貌似教学良方,实则不然。

首先,简笔画教学使孩子丧失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绘画表现的过程是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然后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不真实存在的物象,进而在平面中展现出来的过程。而简笔画是直接把结果提供给孩子,跳过了孩子思维的过程。时间长了,孩子将产生依赖,不再思考。

其次,简笔画教学扼杀了孩子的艺术天赋。艺术创作不同于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是具有独创性的,需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一味的临摹填色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从而扼杀了他们的艺术才能。

再次,简笔画教学让孩子失去了自主认识世界的过程。绘画的过程离不开观察,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认识了解世界,并通过构思加工去表现自己眼睛所看到并感兴趣的事物,但是简笔画却剥夺了孩子观察的这一过程,而转化成让孩子去临摹设计好的形象,从自发主动学习活生生的变成了填鸭!

二、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美术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1、0-3岁没有“教育”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不能急功近利。0-3岁是生理基础的年代,身体自然成长,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呵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在所谓“美术”的领域决不介入,千万不能有所谓的“教育”。

2、4-6岁“不教”、“游戏”

4-6岁是快乐成长,愉悦参与的时代,以孩子自然成长为主,成人开始介入,此时的美术教育可以说是“不教”。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教”他们,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戏,让孩子喜欢这个“游戏”的过程,并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只有兴趣才可能引导孩子持续的坚持下去,并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教无类,无为而教

“怎样教孩子?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孩子?”关注生命的教学才能立住脚跟,滋养灵魂的教育才能永放异彩。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林斯基。

1、画的好坏不重要,大胆去画,开心就好

画画本身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不要顾忌太多,随意挥洒颜色笔墨,只要开心就好!撇开苦逼的艺考约束来说,绘画艺术本身也无所谓好坏,只有喜欢或者不喜欢,大胆的画,画错不怂,不敢错才怂。

2、稚拙艺术无技巧可言

幼儿绘画似乎无技巧可言,随意涂抹的豪放笔触,无拘无束的挥洒,看似凌乱,实则自成一格。许多大师都从幼儿绘画中汲取灵感,对幼儿涂鸦之作激赏不已。幼儿的稚拙作品确实蕴含了感人的力量,虽然幼儿对工具材料还缺乏驾驭能力,图示也相对简单粗糙,但这种生命之初的浑然天成,却形成了打动人心的艺术风格,稚拙艺术就以其稚拙取胜。我们可以说幼儿绘画佳趣天成的技巧并非出于自觉,而是出于自然。

3、顺势而为、“无为”而教

幼儿期的孩子真的是“无类”,他们的世界是单纯的,眼光也是独特的。比如某个孩子画的树是蓝色的,当家长和老师们跳出来纠正孩子“画的不对”的时候,未来的“毕加索”或“梵高”就已经被扼杀了。如果给成人一副毕加索或者马蒂斯的作品,你或者也觉得不对或者不可理解。孩子有他看待世界的角度,我们可以不理解,但得认可。让成人画画,很多人会尴尬地说“不会画”。但是,我们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我不会画”,他们拿到笔之后会非常自信地画起来,这就是大师!布朗库西甚至说:“当我们不再是孩子时,我们也就死了。”所以我们应尊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个性化语言的呈现。当幼儿产生心理障碍、性格问题,或被成人干扰时,他们的画就不可爱了。马蒂斯说:“必须懂得怎样保持童年时代接触客观事物时的那种新鲜感,必须像孩子一样地观察生活。”我们教育者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积极引导、顺势而为、“无为”而教。

作者简介:姚晓华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年05月。民族:汉籍贯:河南省许昌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