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本,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德育为本,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陈翠玲

陈翠玲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何家店中学266700

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只有找对、找准班级管理工作的突破口,洞悉学生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才能将班级工作做好。下面就以德育工作为核心,积极开展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者的“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每一个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传道授业,更要以自己的道德品质来感染和激励学生。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立身之本。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因此,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举止文明得体,服饰美观大方,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晨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共同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在知识方面,要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力争做一个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班主任。在授课方面,要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赢得学生的认可与爱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威信,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老师,愿意与老师沟通。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创建良好的班风,赢得学生的认同

去年的九月,我接过了八年级二班。这是一个思想活跃、重感情的班级,同时也是一个让很多老师头痛的班级。接班不久,我就发现,这个班具有活泼与真诚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我开始强化纪律教育:和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一起感受快乐和忧愁。班上有几个个性强、难管理的学生,我就把更多的精力和爱心放在了他们身上,帮助他们改正不足,营造和巩固良好的班风。我用真诚去感化学生,希望走进他们的心灵。学生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接受了我的严与爱,班级纪律和学习进步明显。我又开展各项活动,组织互帮互学,以此增强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形成团结友爱的风气,使八(二)班成为了班风正、学风浓、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集体不但能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就能感到温暖、受到鼓舞,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相反,生活在一个纪律松散、不求上进、无心向学的集体里,即使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变得懒散。为此,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召开“我为集体做什么”、“我为班级增光彩”等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培养学生形成“班级光荣我光荣”的观念,积极为班集体争取荣誉。

三、团结任课教师,凝聚教育合力

班主任虽然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但如果没有其他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单枪匹马是很难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能够团结其他任课教师,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注重和其他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开“通气会”了解各科情况,并把学生的情况介绍给每一位科任教师,使科任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使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习和品行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进而掀起学习的热潮,完美自我形象、班级形象。对于各任课教师,首先,要尊重并全力配合他们的工作,尽量创造机会,增强他们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其次,要主动征求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虚心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经验做法,与他们一道出谋划策,为培养学生、建设优秀班集体竭尽全力,开创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

四、发挥互助作用,赢得家长配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采取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发展。”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家长,更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既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又能增进与学生家长的思想、情感交流,为共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有一个学生,前面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进入秋冬以来成绩则直线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联系了家长。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因为农闲时节,父母到镇上开了一家小吃部,刚刚开张,生意上手忙脚乱,所以就很少管孩子。根据我的建议,家长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安排,使这名同学的成绩又回到了正常的水平。实践证明,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拧成一股绳,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的态度: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那我是快乐的,学生也是快乐的。我会秉承这一思想,将学生的德育工作贯穿我的教育生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