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潜能生”的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

黄文华

辽宁省建平县榆树林子中学黄文华

在班级中,我们常把一些学习成绩差、爱逃课、厌学贪玩,上课不守纪律……这样的学生称为“差生”或“渣滓生”。我认为这是通俗的、认识上错误的叫法,比较科学、公正的称呼应为“后进生”或“潜能生”。因为他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他们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也有许多的闪光点。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呢?

一、用爱打动学生的心

“爱学生,最难的是爱潜能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潜能生应有的位置,给潜能生更多的关怀,给潜能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潜能生。作为班主任,要把培养优生和转化潜能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对潜能生更要多花精力,多倾注爱心。当他们受到冷漠和歧视时,只要教师怀着深厚的爱,满腔的情,通过言行传达给学生,就会激起他们对教师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教诲。

二、对潜能生的教育应“宽严适度”

对待潜能生,需要我们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心,但宽容也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就成纵容了。对学生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这对潜能生尤为重要。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要表现为“严”。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学生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拢上阴影。总之对潜能生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三、尊重、信任潜能生,抓住并放大其闪光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微小的成功,都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直接推动他去获取新的成功,面向新的挫折挑战。教师要随时捕捉潜能生的亮点,一旦捕捉住,及时给予充分的表彰。教师要充分肯定潜能生的成功,让他们深深的体味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喜悦去复活枯萎的心灵,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精神和勇气,好好做人。这样,潜能生才能懂得善待父母,懂得珍惜情谊,懂得诚挚需要浇灌,懂得人际间的温馨需要营造,他们才能懂得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人。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和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不同。”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因此,只有尊重和理解潜能生,他们才能把老师当知己,畅谈思想,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他们,促进他们进步。

四、对潜能生应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的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他号召全校师生对潜能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潜能生,让潜能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潜能生虽然受到了创伤,但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理解。尽管有时这种心理需要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老师表扬,潜能生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能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表扬他们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就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公平的,有助于他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五、抓潜能生教育的反复现象,持之以恒

潜能生的缺点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正的。他们常会出现反复波动,改正的缺点又犯了,没有的错误有来了,这都是正常的。怎么办呢?只有常抓不懈。

潜能生的转化本身就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一个复杂发展的过程。有些潜能生在转变过程中,由于以前的放任自流已形成习惯,从而感到做一个好学生太难了,自己做不了好学生。因此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反复到以前的样子。“知难而退”是潜能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它阻碍着潜能生的进步。从思想上加以启迪,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给他们讲英雄模范不怕困难、在逆境中奋斗的故事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佩服这些人物,从心里上受到感动,从而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吸取力量。也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人中寻找榜样,让榜样带动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潜能生的一旦思想上有了转化,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出来。”一旦激发出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潜能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劳永逸,要在他们的反复之中看到他们的进步,认真反复抓,耐心抓反复。

总之,潜能生缺点、毛病较多,心理较特殊,不是那么可爱,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发挥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