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鲍敏

鲍敏

〔摘要〕教育部周济部长2005年5月26日考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时指出:“高职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教育”。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该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创新教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法对策

1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1.1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因素。影响创新的理论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影响创新的内在因素,是从创新本体———人的自身来考察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创新的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

1.2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因素。学生对创新一般都有很大的热情,并且可以协调好时间,精力等诸多个人因素。一般,学生在进行创新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实验场地、资金支持、奖励措施和其他(如精神鼓励、意志力等等)。归纳起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的现实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学与教师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1培育创新精神。一般说来,创新精神通过动机、信念、质疑、勇敢、意志和情感表现出来。所以,培育创造精神就是培育顽强的创造动机、培育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培育顽强的创造意志、培育健康的创造情感、培育质疑精神、培育勇敢精神。

2.2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因素和非智力素质因素。智力素质因素包括自学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而与创造开发最为密切的非智力素质因素有自信、质疑、勇敢、勤奋、热情、好奇心、兴趣、情感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是指创造精神的培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智力素质因素和非智力素质因素。

2.3培养创新方法。科学的方法是深化认识、提高实效的工具。有利于创新能力开发的主要方法是实施创新能力教育、训练创新能力性思维、加强创新能力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创新能力的个性和素质等。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思考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突出体现在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缺乏创新的兴趣、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以及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意味着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通过总结分析有以下几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可值得思考。

3.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载体上的,丰富的知识有助于能力的发展,较强的能力有助于获得较多知识。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①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②注重精讲多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应当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注重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③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可选择:变序———训练思维的多向性:抓点———训练思维的聚焦性;求异———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求同———训练思维的迁移性:设疑———训练思维的创见性。④加强实习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重视技能训练课的实践性,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理解到位,训练过程中,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模型,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单靠演示,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应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⑤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业创新能力。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改革培养模式,教师要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倡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咨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思想火花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既要学理论更要参加实践,在学校里这种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参与民主管理、学生联合会、勤工俭学、公益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智力竞赛等活动来实施。

3.2优化教育培养体系,提升创新教育工作效果。首先要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倡导教师教学应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教学。教师使学生受到创新思想的启迪和熏陶,以调动学生的主动行为,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与实践;其次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设计假设、进行推断,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发展他们运用各种理论、规律、原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创新意识;第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须结合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力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

3.3构建创新教育培养体系,营造创新教育氛围。一般认为创新教育培养体系可以按照宣传开道———理念入手———制度保证———活动支撑———师生同行这几个步骤来建设。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舆论宣传,创造出人人想创新,比学竞争、奋发向上的舆论氛围。

3.4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励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借助一个建立在广泛支持和参与基础上的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作风意志等。借助一个完整的能力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融为一体,既能保证现有评价办法下,创新人才和成果的脱颖而出,又更强调了对培养和普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实施监控。综上,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高职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格品位,激发高职学生的发展潜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求职竞争力,甚至可以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