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湖模式的优势、劣势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多湖模式的优势、劣势和发展

吴力争于卉

吴力争于卉(金东区多湖街道中心卫生院浙江金华321015)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035-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多湖模式的构建背景,并从社区责任医师的角度总结了多湖模式的优势、劣势和近年来对多湖模式的继续发展和探索,并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多湖模式体现了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引导了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今后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湖模式社区卫生优势劣势发展

199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的指导与金华卫校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的共同参与下,金华市卫生局和多湖镇政府联合,经过深入调研并借鉴国外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结合本地社情民意,以多湖镇中心卫生院为基础,在多湖镇确立了全科医疗服务、合作医疗保障、镇村一体化管理“三位一体”的农村卫生综合改革策略,进行了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有益尝试,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该模式立足社区,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1]。1999年,全国农村卫生改革研讨会在多湖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评价“多湖模式”将全科医疗与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对农民健康实行全方位连续性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和医学教育改革开创了一条新路,期盼该模式能持续发展并向全国提供借鉴,向第三世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经验。

多湖模式的建立适应了社区医学的发展,但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类困难和问题。笔者作为多湖模式的首批社区责任医师,亲历了多湖模式的创建、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现从社区责任医师的角度将多湖模式的优势、劣势分析如下,并总结了近年来对多湖模式的发展和探索。

1多湖模式的优势

1.1多湖模式是在充分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医疗条件、农民的健康需求等基础上建立的,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优势,顺应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潮流。

1.2多湖模式的服务理念:包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变间断服务为连续服务,这是社区全科医疗服务与过去传统医疗服务的根本区别。通过这些理念的提升,使辖区的全科医疗服务站成了村民们“家门口的放心医院”。

1.3多湖模式的建立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解决了群众对健康、医疗的迫切需求。尤其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通过多湖模式的有效运行,社区门诊的平均处方额明显下降,加上合作医疗的报销补助,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1.4多湖模式的建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要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生命和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保障全民享有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基本要求。

2多湖模式的劣势

2.1地方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仍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没有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干部将多湖模式作为一件孤立的工作去落实,重视短期利益等传统的管理模式无形中淡化和忽视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当前建设责任型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

2.2政府对公共卫生经费投入长期不足,财政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揭示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筹资职能的缺位。公共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公正性、均等化受到严重挑战。多湖模式的运行经费基数低,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离群众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

2.3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多湖模式的发展。1997年全科医学的理念刚刚起步和尝试,按照每服务1500~2000人口配备一名社区责任医生的标准,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毕业生凤毛麟角,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社区的实际需求。结果,许多护士、药师、检验师、甚至乡村医生等卫技人员担当了社区责任医生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服务的质量。

2.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地区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工作和生活条件明显落后城市的医疗机构,业务量少,卫技人员的待遇长期以来一直偏低,导致专业人员队伍不稳定。因此提高基层卫生专业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包括晋升晋级方面的政策倾斜等激励机制的落实,使他们在基层用得上、留得住,才能稳定专业队伍。

3多湖模式的发展

3.1从2004年开始,金华市把“多湖模式”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为“三化”要求,三化建设指的是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化。经过几年的创建,目前金华已有99个乡镇顺利通过了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农村公共卫生示范镇(乡)”,占所有乡镇的66.6%。三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完善区、镇乡(街道)、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普遍建立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3.22007年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从大卫生、系统性着手,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多湖模式”内涵,强化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公共投入,着力构建农村卫生建设与管理新体系,金华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推行健康新农村建设。健康新农村的基本内涵:通过对环境、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生物、心理、社会等影响农村居民健康因素的积极干预,建立以安全的公共卫生环境、可及的社区卫生服务、公平的医疗费用保障和有效的公共支持为内容的健康保障制度,形成有益于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新型农村社区,切实保护和促进农村居民健康[2]。初步形成了“户户有责任医生,人人有卫生保健”的医疗卫生服务框架。截止2008年底,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100%,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84.0%。

资料来源:金华市卫生局2008年工作总结。

从“三位一体”到“三化创建”,再到“健康新农村”建设,见证了多湖模式的发展。目前,“健康新农村”建设也已引起国内农村卫生改革领域有关权威专家学者的关注,这是多湖模式的新发展。三化建设和健康新农村的建设,是根据实际工作提炼出来,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的好做法。如今,浙江省已经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大力推进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这些都是和多湖模式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多湖模式经验的吸收和再发展。我们相信,多湖模式一定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卫生强省”[3]的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范蔚.金华市推广“多湖模式”全面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的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17(4):539-540.

[2]林一心.加快健康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金华市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多湖模式”的再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9):659-661.

[3]浙政发(2006)55号:《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