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胎心率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连续胎心率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

朱春艳

朱春艳(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宜昌443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060-03

连续胎心率电子监护,即平常我们常说的胎心监护,是胎儿监护手段的一种。能够连续观察和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也可以了解胎心与胎动。宫缩之间的关系,评估胎儿宫内安危情况,决定分娩方式。目前其应用极为广泛,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有研究显示:它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但没有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脑瘫的发生率,却提高了剖宫产及器械协助阴道产率[1]。胎监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缺氧、饥饿、胎儿睡眠、孕妇心率、药物等,目前对其理解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并无统一的标准。本院近几年对所有孕足月待产,孕足月临产,早产临产的孕妇进行了胎心监护,根据监护结果选择分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然分娩率,但增加了自然分娩的安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母婴健康。所以胎心监护对自然分娩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

1胎心监护曲线分析

目前对于胎心监护曲线的分析,缺乏统一标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院(NICHD)在1997年组织了一个团队对胎心曲线的分析制订了标准,此标准在2002年被ACOG采用,并且在2008年被NICHD,ACOG及母胎医学学会进一步修订。高级产科生命支持课[2]程根据上述提出的标准提出了系统且条理的方法来分析胎监曲线:DRCBRAVADO。

8-10分为正常,5-7分为可疑,需给氧30分钟后复查再次评分,0-4为缺氧。

2.1高危因素(DR;DetermineRisk)

在对胎监曲线进行分析时,首先我们应确定胎儿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及其程度(低、中、高)。一般来讲,一个足月、低危的胎儿,比存在高危因素(早产、生长受限等)的胎儿更具有储备能力,存在高危因素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窘迫等的风险更高。

2.2宫缩(C;Contractions)

宫缩强度的测定目前一般通过腹璧压力传感器,也可通过子宫内压导管装置测定。如果有必要,根据宫缩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将其分为:正常(观察至少30分钟,平均≤5次/10分钟,宫缩压70mmHg左右)、过强(观察至少30分钟,平均>5次/10分钟,宫缩压100mmHg左右)[3]。宫缩曲线的观察在判断减速的类型方面不可或缺。但胎动时胎心变化曲线对判断胎儿宫内是否缺氧更有临床意义。宫缩过强者自然分娩过程中产程快,产道裂伤发生率高,程度重;羊水污染发生率高,程度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

2.3胎心基线(BRA;BaselineRate)

胎心基线的正常范围:我国规定为120-160次/分钟,NICHD的标准为110-160次/分钟。

胎心率小于120bpm或大于160bpm,持续10分钟以上,称为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可见于过期妊娠、枕横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传导功能缺陷,还可见于孕妇低体温、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往往不会突然发生,一般不需要紧急干预[4]。而胎儿心动过速常与孕妇发热、感染,胎儿贫血或缺氧有关,还可与甲状腺功能亢进、胎儿快速型心率失常有关,或使用交感神经激动剂(特布他林、利托君)、副交感神经阻滞剂(阿托品、酚噻嗪类)所致。临床上对于胎儿心动过缓或过速较为谨慎,常规以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其中有30%的存在羊水污染,证实有胎儿宫内缺氧,70%未发现胎儿宫内缺氧迹象。

2.4基线变异(V;Variability)

胎心率基线变异包括摆动的幅度和摆动频率。正常为1分钟至少6次变异,摆动幅度为6bpm~25bpm。临床上根据其振幅分为四型:1.变异消失(无变异);2.微小变异(基线变异可见,但幅度≤5bpm);3.中度变异(变异幅度≥6bpm但≤25bpm);显著变异(变异幅度>25bpm)。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常见于胎儿睡眠或者孕妇使用药用如硫酸镁、阿托品、麻醉药、镇痛药等。若基线变异消失或微小变异,胎心基线为一条直线,即使胎动时胎心上升次数超过15次,上升时间超过15秒,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缺氧,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高达32%,若基线变异消失,同时伴有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若不及时处理,则增加胎儿酸中毒的风险[5]。

正弦曲线为一种少见的圆滑波状胎监曲线,它的特点为:波动幅度为10bpm,一分钟有3-5个周期,持续时间至少20分钟[6]。它的出现,通常提示胎儿有严重的贫血及缺氧,需要快速及时的处理。类似的曲线还可见于孕妇使用麻醉药或镇痛药时,但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5],不需要特殊处理。

2.5加速(A;Accelerations)

突然的加速通常伴随着胎动或胎儿受到刺激。至妊娠32周后,几乎所有正常胎儿都会出现每小时15~40次的胎心率自发加速。正常为幅度超过15bpm,持续15s以上,反映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孕32周前加速正常为幅度超过10bpm,持续10s以上。延长加速指持续时间≥2分钟、≤10分钟。胎儿处于睡眠状态,某些药物(麻醉药、硫酸镁、阿托品)干预,早产或胎儿酸中毒,均可引起胎心加速的频率降低和幅度减小。在这种情况下,胎儿声振刺激或胎儿头皮刺激,通常可以引发胎心率加速,若刺激后不出现加速,则应考虑胎儿存在缺氧的可能。

2.6减速(D;Decelerations)

指随宫缩出现的胎心率减慢,分为多发(20分钟内伴随至少一半的宫缩)及间断发生(20分钟内伴随一半以下的宫缩)[6]。根据它与宫缩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早期减速、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先分别介绍如下:

2.6.1早期减速。其特点是胎心率曲线的下降起点与宫缩曲线的上升起点一致,胎心曲线的低谷与宫缩曲线的波峰一致,下降幅度通常小于50bpm,子宫收缩后很快恢复正常。它的出现,通常为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过性减少所致,为无害性。

2.6.2变异减速。其特点是形状、下降幅度、持续时间与宫缩无明显关系,下降快且幅度大(至少15bpm),持续时间在15秒至2分钟不等,恢复快,胎心基线变异良好,且在宫缩的起点和终点存在胎心加速[6]。此种变异通常也是无害性的,为宫缩时脐带受压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反复、严重的变异减速提示胎儿持续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可进一步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导致胎儿死亡[4]。宫缩高峰期或胎动时胎心明显减速,有时可降至60-70次/分,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恢复快,胎心基线变异良好,常常提示有脐带绕颈,此类孕妇自然分娩成功率高,但要严密监测第二产程,需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否则新生儿易出现突发严重窒息,甚至死亡。

2.6.3晚期减速。其特点是胎心率下降起点、波谷及恢复常落后于宫缩上升起点、波峰及恢复,下降幅度<50bpm,恢复所需时间长。晚期减速通常是胎儿缺氧的表现,应予重视。

2.6.4延长减速。其特点是下降幅度>15bpm,持续时间大于2分钟,但小于10分钟[6]。它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胎头受压、脐带受压、子宫胎盘氧供不足等。对其处理措施取决于实际曲线图形及胎心率的其他特点[7]。此类减速需警惕早期胎盘早剥,我院有3例此类孕妇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中发现是部分胎盘早剥。

3经验总结

3.1NST评分8-10分的孕妇无一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均可以自然分娩。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有501例出现临产先兆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其中NST评分在8-10分之间者有489例均成功分娩,仅有23例出现羊水污染。8例在5-7分(复查的评分),4例评分在5分以下。其中有三例有羊水污染。这12例因孕妇及家属要求也成功自然分娩。成功分娩的产妇其中还有137例合并有脐带绕颈一周。

NST8-10分者有三种情况。(图形如下)

第三种结果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羊水污染。本院23例成功分娩但有羊水污染的产妇中有19例NST评分属第三种情况。

3.2胎动后胎心减慢提示脐带异常。

3.3以胎动后胎心变化评分能更准确判断胎儿宫内情况。

3.4NST正玄波。胎心一条直线。明显的晚期减速。一次性胎心减慢达30次以上,持续时间达15秒以上者需立即剖宫产。

3.5B超提示羊水过少者,若NST评分8-10分,实际羊水过少的发生率很低,B超提示羊水正常,但NST评分在7分或以下者,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较高。

3.6临产后,无其他手术指针,CST评分在4-7分之间者有103例,其中有98例自然分娩。只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羊水污染,仅有一例出现新生儿窒息。

参考文献

[1]AlfrevicZ,DevaneD,GyteGM.Continuouscardiotocography(CTG)asaformof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EFM)forfetalassessmentduringlabour.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6;(3):CD006066.

[2]BaileyRE.Intrapartumfetalsurveillance.In:LeemanL,ed.AdvancedLifeSupportinObs-

tetricsProgram:ProviderCourseSyllabus.Leawood,Kan.:AmericanAcademyofFamily

Physicians;2009.

[3]MaconesGA,HankinsGD,SpongCY,HauthJ,MooreT.The2008NationalInstituteofChildHealthandHumanDevelopmentworkshopreporton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updateondefnitions,interpretation,andresearchguidelines.ObstetGynecol.2008;112(3):661-666.

[4]漆洪波.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认识[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Vol.4,No.2.

[5]HinshawK,UllalA.Peripartumandintrapartumassessmentofthefetus.AnaesthIntensiveCareMed.2007;8(8):331-336.

[6]MaconesGA,HankinsGD,SpongCY,HauthJ,MooreT.The2008NationalInstituteofChildHealthandHumanDevelopmentworkshopreporton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updateondefnitions,interpretation,andresearchguidelines.ObstetGynecol.2008:112(3):661-666.

[7]FeinsteinN,TorgersenKL,AtterburyJ,fortheAssociationofWomen’sHealth,ObstetricandNeonatalNurses.FetalHeartMonitoring:PrinciplesandPractices.3rded.Dubuque,Iowa:Kendall/HuntPublishingCompan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