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探讨

李迎春

李迎春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幼儿园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目的:探究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科门诊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失眠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结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4%,可见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中药治疗;针药结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78-02

失眠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字面意思讲失眠就是不寐,从临床角度讲失眠的范围更广,无法入睡、多梦、早醒,都属于失眠的范畴。失眠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涉及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中医研究所讲,失眠是由于肝火旺盛上窜,扰乱心神所致[1]。心神指的是大脑意识,扰乱心神,使人心神不宁,郁闷烦躁。中医主要是通过打通气穴,下面我们会详细介绍。西医主要是通过使用镇静药来治疗烦躁,见效快,然而其副作用较大,停药易复发,并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方法,下面介绍应用针灸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失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顽固性失眠患者,患者就诊时间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其中130例分组。观察组65例,其中男28例,女37例,年龄在27~78岁之间,平均为(46.16±2.9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65例,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在28~74岁之间,平均为(44.750±3.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1年;对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析,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从西医角度看,至少持续2次出现如下症状者多为顽固性失眠,(1)入睡难,且睡后不安稳;(2)睡眠时间短,一般少于4h者;(3)多梦魇,易梦醒;(4)醒后疲劳,无清醒意识[2]。从中医角度看,肝郁化火型失眠多表现为:口苦烦躁、舌质红、头晕目眩、不思饮食等症状。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经过检查、化验,均无器质性病变。

1.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即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的同时接受针刺治疗。

1.3.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将根据患者的病因对症治疗,避免了医药的积蓄中毒与成瘾性。中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茯神15g、夜交藤30g、炒枣仁18g、生龙骨30g、柴胡15g、生牡蛎30g、莲子心3g、夏枯草30g、黄芩15g、合欢花30g、栀子15g、合欢花30g、甘草6g、石菖蒲15g、半夏30g、丹参15g、大枣5枚、薏苡仁30g。将以上中药用水煎煮服用,1剂/日,2次/剂,分早晚服用,30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1.3.2针药治疗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即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的同时,同期接受针刺治疗,其主要优势在于无副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愈后不易复发。观察组患者接受同等的中药治疗,并同期接受针刺治疗,以神门、行间、风池、百会等为主穴,肝俞、太冲、神庭为配穴,患者穴位消毒后行平卧位,进针采用弹针进法,每10分钟行针一次,每次得气后留针40分钟,1次/日,行针1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3~5天,行针3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失眠症状完全消失,且每日睡眠时间超过7h,表示治疗显效;患者睡眠症状基本消失,每日睡眠时间在5h~7h之间,则治疗有效;若失眠症状无改善,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未增加,则治疗无效。有效与显效之和所占总例数的比例,则为总有效率[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效果有所不同,其中观察组显效例数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例,并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4%,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3.讨论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短,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主要是阳盛阴衰,阴阳不协调所致,从理论上讲,只要泄阳补阴即可。中医上讲,只要打通各处血脉,便能很好的治疗失眠。神庭穴又名发际穴,位于脑中线,此穴具有清头散风,安神镇静的作用。太冲穴是肝经上之作用,经常按压太冲穴,能够将肝气很好的排出体外,保持气血畅通,使人心旷神怡。神门穴中医上讲主治心病,打通任督二脉,经常按压神门穴,还能降低血压之功效,人在激动烦闷的情况下,通常会引起心率曾快,泵血量增多,神门穴可以很好的舒张血管[4]。心俞穴位于后背,是全身血管于房室交汇之地,推按心俞穴可以将全身各处聚集在此的寒气排出体外,也可以散发心室的热气,有效治疗心闷气短。

有些时候,单纯依靠中药补阴泄阳,还是针灸打通血脉,也很难有效的治疗失眠,究其原因,不是以上方法无效,而是因为有些失眠者已经多年成为顽疾,所以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要有必要的进行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烦躁心态,焦虑面容和恐惧内心。临床上运用的西医治疗见效快,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睐,但是由于该种方法难以将顽固性失眠根除,故而采用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65例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其总有效率为61.54%,而观察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其总有效率为78.46%,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上可见,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库谦·阿维泰,翟铜广,宋广飞等.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5,33(1):23-24.

[2]董勤建,宋春华,李晓艳等.针刺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24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25-27.

[3]孟繁军,展倩丽,张会凯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米氮平片治疗顽固性失眠[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63-64.

[4]丁树栋,管恩兰.自拟中药方治疗顽固性失眠38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2,07(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