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的常规治疗

/ 2

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的常规治疗

李勇(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萝北

预防ARDS的重要性远较治疗措施来得重要。对高危患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地预防ARDS。治疗原则是呼吸支持疗法以缓解呼吸衰竭,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1呼吸机作辅助呼吸

一旦诊断ARDS,应及早用呼吸机作辅助呼吸治疗。机械通气是ARDS的主要治疗措施。

1.1正压通气应用正压通气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目前抢救ARDS的重要措施。正压通气包括EET和CPAP。PEEP是应用机械能气时给予的呼吸末正压,即在间隙正压通气(IPPV)的基础上,呼气末在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正压,为机械通气的一种方式。

1.1.1PEEP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措施,可使气道保持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减轻肺水肿,减少气体分布不均匀性和肺内分流,从而改善肺泡通气及气体交换。但PEEP亦可影响静脉回流、增加胸内压,从而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和减少心输出量等不利作用。ARDS在不同病期所需最佳PEEP值并不一致。在实施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确定较合适的PEEP值。

1.1.2CPAP为持续正压通气。其本质也是提供呼气末正压,是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前提下利用呼吸道的持续正压,起到呼气末正压作用。

1.1.3ARDS患者应用PEEP/CPAP时可以从低压力开始,如效果不佳逐步增加压力,可采取每3min增加0.2~0.3kPa(2~3cmH2O)的方法,以得到治疗效果的最低压力。

1.1.4近年来证明反吸/呼比率通气法(IRV)为治疗ARDS的有效方法。通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呼气时间,使吸/呼比为1~4:1,以增加肺泡通气,改善气体交换。该法气胸发生率比PEEP低,与PEET合用可减低PEEP值。

1.2高频通气高频通气具有低气道压、低胸内压、心脏循环负担轻且能取得足够肺泡通气量和血液氧合效率等优点。通常用的频率为80~120次/min,必要时可增至200~300次/min,压力为0.5~1.0kPa。根据血氧分压调整氧浓度,应用高频通气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危险性。高频通气对一些ARDS患者有一定效果。但对大多数ARDS患者来说尚不能普遍代替PEEP的治疗作用。

1.3体外膜肺氧合法(ECMO)ECMO的其优点是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使肺免受机械通气时高压力、高浓度氧的损害,使有病的心、肺和其他脏器获得较好效果,但有合并症,如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故提出ARDS应用ECMO的指征为:①吸入氧浓度为1.0时,PaO2<6.5kPa;②常规机械通气,吸气峰压>5.39kPa,动态顺应性为15ml/98Pa时,仍不能维持有效氧合;③吸痰时出现威胁生命的心律紊乱。

在ARDS的治疗过程中,应行血氧监测。

2液体治疗

原则是在保证心输出量,保证足够的体液来维持正常循环和代谢需要的同时,应考虑限制体液入量,防止液体过多加重心脏负荷。为改善肺水肿,促进间质液体回吸收,可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等。

2.1患病初期,血清蛋白浓度无明显下降,补液应以糖盐水为主,ARDS患者的液体量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扫生理需要的70%给予。晶体和胶体应有适当比例,以维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

2.2后期为了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回收血管外水肿液,应考虑补充胶体成分(血浆或白蛋白),如有条件可用超声多普勒或其他方法监测心功能,以控制输液量。

3皮质激素的应用

3.1对感染性休克、放射性肺炎、脂肪栓塞等应用皮质激素是有效的,尤其是对高危患儿的潜伏期或ARDS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可应用地塞米松,成人5~10mg/次,小儿每次?.25~0.5mg/kg,静脉注射,每日1~2次。也可以用甲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成人40mg/次,小儿10~20mg/次,每6h一次,48h后停用。必要时用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成人1000mg/d,小儿每天15~30mg/kg,连续应用3~5d。

3.2在ARDS中皮质激素有多环节的作用:1)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2)抑制细胞膜上的磷脂代谢,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合成,阻止其环氧酶代谢产物前列腺类物质的产生。3)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微血栓形成。4)稳定溶酶体膜,减少酶的释放。5)减轻肺毛细血管通透性。6)刺激肺泡Ⅱ型细胞的功能。7)防止肺纤维化。

4抗感染

虽然感染常为ARDS的原发病,但继发感染仍是影响病程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它与MSOF和呼吸功能进行恶化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是革兰阴性菌的支气管肺炎,特别是假单孢菌和克雷白菌属,偶然病毒和真菌亦引起支气管肺炎。针对病因选择2~3种有效的抗生素。应重视对肠道细菌的控制。

5其他治疗

5.1酚妥拉明能扩张肺内血管,降低肺静脉压,改善微循环。应用中注意血压改变。

5.2布洛芬其作用是使TXA2及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抑制补体与中性粒细胞结合,防止其在肺内聚集,还可抑制血小板黏附。

5.3山莨菪碱(654-2)改善微循环及解除肺血管痉挛,同时还可防止血小板在白细胞聚集,抑制血栓素形成。

5.4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清除自由基。维生素E和维生素C同时应用有互相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