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细节: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教学细节: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刘成华

——小学数学新课程实践中的若干现象及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刘成华

怎样使数学教学做到“有效、实效、高效”?笔者拟从“教学细节”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对所听数学公开课中的常见现象作些粗浅的分析思考,以就教于同行。

“细节”一词按字面上的理解是: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或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而“教学细节”则是指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表现为多样的格式和复杂的结构,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我们提倡关注教学细节,关注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

[现象之一]教育观念: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细节]在某校九十周年校庆活动中,一位老师在其执教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人口调查》(六年级)上这样导入:上周布置同学们进行人口调查,同学们……取得很多成果,老师对同学们的调查成果进行了整合,现在请班长主持、分组汇报各自的成果……

[反思]本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很强的新课程色彩,课件精美,“成果”丰富,师生、生生互动自如,尤其是上台汇报的几个学生落落大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课后我们了解到“上周”正逢该校的期中考试,而且这样的调查活动也很难在一周内形成如此完美丰富的“成果”。类似这样为了“提升”公开课的轰动效果而情感失真的教学实例举不胜举。站在讲台上,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听课的老师,更有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公开课的一次次精彩“表演”以及平常课堂上也许是不经意的不真实,都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威信、对教育的诚信甚至对社会的公信产生怀疑。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决不能因为教育观念上的某些误区而造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迷失,不仅要把传递知识、培养技能作为自己的使命,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健全人格的养成和美好心灵的唤醒。

[现象之二]教学观念:重教学活动的展现,轻智慧生成的有效探究。

[细节]一节六年级数学公开课《倍数和因数(总复习)》,教师讲授神采飞扬,不断向学生发问:“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质数是什么?”“合数呢?”……一个个问题如连珠提出,从第一排的首位学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回答。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也无思考的时间。据听课者不完全统计,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教者共向学生提问60余次。

[反思]教师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那么,教师调动学生参与的关键在哪里?答案是:问题。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背景,研究教材及课程资源,找准契机,通过有效问题,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促使教学成为智慧生成的“情感场”。然而,本例中师生虽频频“互动”,却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新课改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所提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也没有思考和探究的时空。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问题情境为支柱,让问题和探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执“疑难”进课堂,带着新“问题”出教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在情境内容上进行深入的“冶”炼,在所提问题的维度、效度上进行透彻的思考,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内涵,让学生“智慧参与”,帮助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和碰撞,产生顿悟与突破,以达到用思维品质培养、能力素养提升来替代记忆知识、熟练解题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现象之三]课程观念:重教材内容的组合,轻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悟的“化合”。

[细节]一位老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出示情境图(题目):“一份牛奶(每天一瓶)全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要求学生看图列式。不一会儿有生提出:“每天一瓶牛奶,而月有大月和小月的区别,每个月都付28元,这不合理。”下面有不少学生赞成:“对的。”此时又有学生产生新想法:“那就大月订牛奶,小月不订,这样就赚了。”……学生开始骚动起来,显然大家已将关注点放在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上。老师有些措手不及,只能应付学生:“你能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很好。但也许有些地方订牛奶就是平摊到每月28元。”尽管如此,还是有学生在下面嘀咕……

[反思]“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皮亚杰语)”。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帮助学生体验、反思、享受生活并提升和完善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例中的“节外生枝”也许纯属偶然,但其背后是否也有必然的理由?首先,由于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家中订牛奶,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积累了一些订牛奶的生活常识。其次,学生在前面刚学过“年、月、日”的知识,对不同月份天数不同印象较深,并且情境中还有“每天一瓶”的信息,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区别大月、小月的想法。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既注意挖掘课程资源,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生活感悟,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就不会有学生提出“每月28元”的质疑。

……

“教育教学细节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是透视一个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正因为如此,通过教学细节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感悟,可以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让我们大家都从细节做起,从眼前做起,从自我做起,那么,“有效、实效、高效”的数学教学便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