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颜媛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干预加速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具体表现为患者下床活动快、排气速度快及住院时间短,差异显著(P<0.05);有96.7%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持认可态度,显著高于对常规护理的认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更容易获得患者的满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干预

为了将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笔者选取了采取不同方式护理的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受试对象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120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年龄在27~59岁之间,平均(36.52±3.37)岁。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所有受试对象均经过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有相关临床表现。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对于存在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常规护理。包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手术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监测。

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1]。包括(1)准备工作: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式,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同时对患者住院环境及主治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人员进行介绍,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降低患者担忧、焦虑情绪。(2)术前: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判断患者情况是否达到手术标准,降低患者因术前状况不佳引起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手术。(3)术中:协助患者选择适合手术的舒适体位,为患者进行保暖,减轻患者不适;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术中状态的稳定,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4)术后: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缓解患者不适;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监测,观察渗液、渗血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正确的饮食顺序、适当的运动等,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进程。

1.3检测指标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于不同护理的认可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其差异采用卡方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详情见表1: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加速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具体表现为患者下床活动快、排气速度快及住院时间短,差异显著(P<0.05)。

表1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目前,子宫肌瘤患者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但是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加上手术带来的影响,患者术前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不同护理模式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了对比,旨在为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舒适的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庆生,刘海霞,王唐清.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4):486-487.

[2]冷金花,李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89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