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舒静

舒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南京市211112)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事管理研究渐渐趋于成熟。目前,药学管理从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技术管理型,由“窗口”型服务转向主动型服务,从注重“药品”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患者”的合理用药管理,从传统的医院药事管理转型到科学的药事管理。医院药事管理面对新的形势,科学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转型服务理念。

关键词:药事管理;科学提升;合理用药;问题对策

前言:医院药学是药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药事管理研究是药事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剂管理、调剂管理和临床药学一直是医院药事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工作策略进行分析,内容如下:一、医院药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药品存放位置不当。

同种药品相同毫升数但不同规格的药品混装。例如25mg/支与50mg/支异丙嗪注射液混装,25mg/支与50mg/支氯丙嗪注射液混装,0.5mg/支与5mg/支阿托品注射液混装。特别是不同规格的阿托品注射液临床用途不同,阿托品注射液为M受体阻滞剂,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除用于抗休克、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及有机磷中毒外,一般情况下常规一次注射用药的极量为2mg/次。若将医嘱为0.5mg误注射成5mg的阿托品注射液,就会发生医疗差错,给患者带来危害。

2.不同批号、不同有效期的药品混装。

由于价格便宜的西林瓶装的抗生素大多是50瓶为一个最小包装(盒)单位,病区药柜存在着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针剂等药品批号不同但混装在一个包装盒的情况。生产批号不同的药品,有效期也会不同,混装在一起在使用中既不能做到近期先用,也易导致不安全用药。

3.药品脱离原包装,有效期难以确定。

药房和摆药室在发药时,遇到领药量少于一个最小包装(盒)时,通常不将原包装盒一起发出。然而通常小针剂安瓿的有效期是印在最小包装盒上,安瓿上只印有药名、规格、生产批号,所以这样就容易致使护士忽略药品的失效期或无法确定有效期,因为不同医药生产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有效期限也会存在着差异。

4.对所配制的药品溶媒选择不当。

药品的配制浓度也是使用环节易出差错的步骤。如亚胺培南/西司他汀2g,用100ml氯化钠注射液输注,则会导致药品不能溶解。某些药品对输注溶媒有特殊要求,如还原型谷胱苷肽某些厂家的产品就仅限用生理盐水进行输注;而多烯磁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则禁用电解质溶液稀释。阿霉素需要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输注,若医嘱为阿奇霉素用葡萄糖注射液输注的处方,护士则常常用葡萄糖溶解配制;而吡喃阿奇霉素则需要用5%葡萄糖或注射用水溶解。

二、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策略1.从“窗口”型服务转向主动型服务。

我国传统的医院药房管理是以窗口发药为起点、药品管理为目标,围绕配方发药这个中心,实施内部管理为终结的服务模式。现代医院药房的服务不仅要求药师做好药品配方前的充分准备、配方中的准确无误,更要求药师做好配方后的主动服务。从传统的“窗口”型服务向主动型的服务转变:①缩短了医患的距离;②改善了医患关系。

2.从注重“药”的管理转向“人”的合理用药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药房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从原来注重“药”的管理,转向注重“人”的合理用药管理;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从药房工作的局部管理转向对医院合理用药系统的管理。从而使药房管理工作的局部被动状态得以改变,逐步走向对整个医院就诊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系统化全面管理,充分发挥药师的知识能量,让其的知识产生效益,服务于患者,提高医疗质量。药学人员要改变药学服务观念,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活动,主动与临床医生、护士沟通,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指导患者安全用药。①树立“诚信药房”的服务品牌,保证药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价格诚信;②加强硬件建设,配备保存药品所必需的空调、冷藏箱(冰箱)、保险柜等,确保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贮存;③加强药品贮存环境的监测;④加强药品效期管理,杜绝使用过期药品;⑤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防止流弊事件的发生;⑥加强药品调配、核对工作,严防发错药;⑦加强药品质量验收工作,杜绝假、劣药品进入临床。

3.从保障供应型转向技术管理型。

传统观念中,医院药房就是管药、配药、发药的特殊营业部门,随着医院药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服务内容的拓展,特别是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展开,使医院药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药学分支学科。

现代药房的管理理念不仅要求医院药师有足够的药学技术、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以及执行药学法规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与患者沟通的知识和能力,医院药房的服务职能须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技术管理型;①参与院内会诊,协助临床合理用药;②为患者、医生、护士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三、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药事管理研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临床药师中心任务是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及时、有效,坚持“供、管、用”的统一,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承担起对患者治疗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提供药学服务,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临床药学知识,不断探索,促使药事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1]汪健,医院药剂科工作质量控制标准[J].中国药房,1998,9(4):160-161.[2]翁开源,汤新强.药事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15-18.[3]杨悦.药事管理与法规.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27.[4]吴蓬.药事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