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探讨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顾冯

南京市浦口区浦厂医院211800

摘要:目的:评价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5年8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患者112例,对照组凭借经验遵照路径治疗,观察组进行细致审核,重新调整用药策略,纠正不合理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情况,总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见复发或加重例低于对照组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但现阶段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β2受体激动剂;临床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全世界现存哮喘患者约2.5亿人,我国约3000万人,发病率0.5%~2.0%,年新增100万例[1]。哮喘危害极大,联合国将其列为人类四大顽疾之一,若未获得及时有效救治甚至可致死亡,长病程者可继发支气管扩张等多种并发症,生命质量严重受损。哮喘具体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用药是主要治疗方法。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哮喘的经典药物,其可有效扩张支气管,缓解气促、支气管痉挛等症状[2]。但β2受体激动剂并非万能灵药,也并非不可替代,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实际临床应用中,因缺乏科学指导,许多患者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不够合理,不仅影响疗效,还增加用药风险。为此,医院针对登记在内长期应用β2受体激动剂预防与治疗运动诱发及夜间哮喘以及哮喘持续期患者,试进行1次规范化用药指导,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5年8月,医院门诊复查采用β受体激动剂预防与治疗运动诱发及夜间哮喘以及哮喘持续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采用β2受体激动剂治疗;③无药物禁忌症。排除标准:①重症患者,急性期患者;②合并其它可能造成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③对药物过敏;④妊娠与哺乳期;女性;⑤认识、精神障碍;⑥严重胃肠道疾病等可影响研究其它疾病。共纳入患者224例,其中男102例、女114例,年龄24~66岁、平均(45.6±7.2)岁。病程9个月~14年、平均(5.1±1.1)年。急性发作时轻度96例、中度128例、11例,诊断为感染性35例、吸入性73例、混合型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急性发作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按照路径给予相应治疗,包括补液、镇静、吸氧、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等,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2.5~5mg/次)或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次),每次10~15min/次,2次/d,间隔6h以上每次。

观察组:再审核患者处方,参照《中国药典》、《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寻找其中不合理用药。发现不合理用药主要为:①药品选用,主要为长、中、短效使用不当,如沙丁胺醇更适用于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但也被常用于成人;②单独应用不当,未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单独使用时间过长;③疗程不当,如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使用时间过长;④使用方法不当,不适用于儿童吸入药物也雾化吸入。重新调整用药策略,纠正以上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疗程8周。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例,复发或加重例。

1.4疗效判定

(1)临床控制:症状完善缓解,VC、FVC、FVC1增加≥35%;(2)显效:症状明显减轻,VC、FVC、FVC1增加25~35%;(2)有效:症状有所缓解,VC、FVC、FVC1增加15~24%;(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价值,VC、FVC、FVC1增加<15%[2]。

1.5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未见复发或加重例,低于对照组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支气管痉挛、1例低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β受体激动剂品种与剂量较多,被广泛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维持治疗、预防治疗之中,疗效值得肯定,相关研究较多,近远期疗效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相近,在此便不做赘述[3]。少数几个品种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特布他林,是医保药品目录,应用十分广泛,研究中,对照组凭借经验采用这些药品治疗愈显率达到81.3%。但现实情况时,这种经验性、一药治疗存在许多弊端,观察组经过系统性分析发现许多用药不合理情况,从药品选用、联合应用、疗程控制、使用方法选择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用药有效性、安全性。观察组经过系统纠正后,临床控制、愈显率显著上升,未见复发或加重。故,有必要提高β2受体激动剂合理应用水平,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开据处方。笔者认为需关注的要点:①选择合适的品种,特别关注长、中、短效药物适应证与禁忌症;②对于吸入类药物,需关注是否存在吸入禁忌症,特别关注小儿用药;③原则上应坚持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④对于带药出院者,应详细列举医嘱,注明疗程、需注意事项,按时复查;⑤对于疗效不佳者,可能受基因多态性影响,可调整用药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淑军,彭江荣,蔡恒.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基层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预防医学,2013.24(1):55-5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3]王志强(综述),彭东红(审校).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