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12-22
/ 2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的体会

倪洪兵

溧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溧阳213331)

【摘要】目的总结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的操作经验与体会。方法通过静脉采血法用日本产光电MEK-7222K行血常规检查。结果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共行血常规检测74550人次,所测定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有很高的符合率。结论采用静脉血、注意采血方法、标本的正确保存以及规范化操作是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血样采集血细胞分析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7)12-0063-02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上最重要、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观察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血球计数仪的普及,多数医院均已应用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细胞计数仪。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共行血常规检测74550人次,所测定的血常规结果与临床诊断有很高的符合率。现将行血常规检查的操作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日本产光电MEK-72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清洗液、稀释液为同一公司产品,每天做室内质控,空白计数符合检验标准。及时准确地进行保养,同时做好记录。

1.2采血管:为江苏武进医用制品厂生产的一次性定量采血管,经临床验证和医疗部门检测达到国家标准。

1.3标本来源:为多种病因的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5天-85岁。

1.4采血方法:由血液室专人操作,取静脉血1ml,稀释后上机检测完毕。

2结果

所有患者所测定的血常规结果与临床很高的符合率,无检验结果与临床严重不符的病例,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讨论

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中,做好标本的采集、接收和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份不受影响,加上规范的操作规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我们认为具体应注意并做好以下几方面。3.1采血的途径

由于人们长期的习惯和末梢采血的方便,以用末梢采血较静脉采血易于患者接受,很多临床科室和患者更愿意用末梢血作为血常规检测的主要采血方法。而中华检验会武夷山会议推荐[1]:标本采集要求用静脉血作全血细胞分析,尽量避免用皮肤穿刺采用外周血。我们认为采用静脉血作血常规检查是应普及的采血方法,末梢采血法应摒弃。静脉采血法较末梢采血法作血常规检查有明显优势:⑴静脉血结果稳定,室温下保存放置时间长,结果重复性好,26小时内WBC、RBC和PLT无显著差异[2]。根据需要,静脉血在26小时内可随时复查,而末梢血在需要复查或实验失败时必须重新采血,这样既增加病人痛苦,又不能及时报告出检验结果,同时由于时间、部位、手法不同造成误差,手工复查结果误差大,更不可能作多次全血重复试验。⑵末梢采血的缺点明显,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①采血部位多为指尖或耳垂,疼痛明显,伤口易感染,局部血液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②由于反复挤压使得组织液混入血液造成结果不准。③末梢血存在滴与滴的差异。④易受末循环、采血技术、一次性采血管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⑶有研究表明[3],在血常规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所得检验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WBC、HCT、MCV、MPV差异不显著,RBC、MCHC、PCT差异显著,HGB差异非常显著。临床实践也证明了静脉采血法所得结果更精确。⑷由于指尖血同静脉血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检测质量,使测定值接近真实值,应该使用静脉血检测。采用静脉血作血常规检查,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WBC分类时,应注意必须同时进行人工分离计数及形态学检查,以增加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避免误诊、漏诊[4]。

3.2注意患者的情况

患者的自身的许多情况亦可影响检验的结果:(1)吸烟、进食、运动、情绪激动等生理因素均可影响血液成分,甚至一日中WBC总数、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参数均有一定的波动。(2)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干扰实验,得出假象结果。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肝素、抗肿瘤药等,如肝素静注可使患者发生轻度PLT减少,抗肿瘤药可引起RBC、WBC、PLT和HGB减少,抗感染药物影响WBC计数,RBC计数禁止服用甲氨蝶呤等,阿斯匹林对PLT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要减少上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应注意:⑴采集血液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运动,要求患者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冬季保持血液循环畅通。(2)采血前应询问是否服用过明显干扰实验的药物,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避免干扰因素下进行,以便于比较和动态分析。检验时临床医生应考虑到药物、使用剂量以及时间对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并加以提示,使检验者作出正确的解释,并对异常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3)化疗患者应在化疗前采集标本,采血不能与静脉输

液同侧手臂,更不可经输液通道采血,以免血液稀释影响结果。

3.3正确的采血方法:凡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采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处应避免有皮肤红肿、感染等现象。动作要迅速、一针见血,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会造成RBC计数降低、RBC比积降、HGB相对增高,错误的结果可使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诊断,故溶血的标本应重新采血测定。抽出的血液标本应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此外,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的量应合适,因为如血液比例过高,血浆中容易出现微血凝块,而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影响一些检测结果;如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一些改变,从而得出错误的检验结果。如果患者采血时检测项目多,应先采血常规,防止PLT发生聚集。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有利于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又便于防止血液交叉感染。

3.4血液标本的保存:

标本存放的时间和温度对检验结果有不同影响,不适当的保存将影响检验结果。静脉血标本静置4小时以上会导致细胞分层,RBC、WBC、PLT由上而下排列。各层都产生自己的渗透压和PH,可进一步引起RBC计数的减少(RBC数目的变化是引起HCT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PLT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同于PLT和WBC计数在仪器的同一通道中进行,致使这些PLT被误认为小WBC,使得PLT结果偏低;使WBC的体积、核浆比例、核的密度均发生变化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此,用自动血球分析仪计数白细胞时,抗凝血采集后在室温中储存应不超过6小时,抗凝血标本采集后冰箱冷藏保存,只在在22小时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则对结果影响不大[5]。我们的经验是:常规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采取保存措施,放在4-8摄氏度冰箱冷藏。

3.5规范化的检测:规范化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前逐个检查标本是否有小血丝或小血块存在,如未能仔细检查,不仅检测结果有误,而且小凝块、小血丝可使小孔道或管道发生堵塞。(2)应先作血涂片,因为放置过久,血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而使结果不正确。(3)放置时间较长的标本在检验时应充分混匀,宜反复颠倒5-10次,不可剧烈震荡。(4)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细胞分析和血细胞涂片镜检两部分,根据参数、警告及直方图确定图片分类的过筛,因为血液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镜下手工分类,不能准确区分幼稚WBC,异常淋巴细胞和有核RBC。当出现RBC、WBC、PLT明显升高或降低,RBC及PLT直方图出现异常图形,以及仪器上出现任何警示信号,均应在显微镜下复检。只有当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时,才可不做镜检,但血液病患者除外,仪器检查无论正常与否均要做镜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临床血液与尿液分析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2):122.

[2]孔建新,李洁,吴庆.取静脉血和末梢血行血常规检查比较.安徽医学,1998,19(2):64-65.

[3]林祖汉.150例末梢血与静脉血12项血液参数结果报告.右江医学,2001,29(1):38.

[4]李红艳,邢桂芝,金龙.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结果比较.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2):179-180.

[5]史善富.不同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5):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