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治疗经前腹痛腹泻的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痛泻要方治疗经前腹痛腹泻的经验

王国文

王国文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新华卫生院中医门诊679115)

【摘要】明代医学专著中有关于“痛泻要方”的记载,它的药方组成部分为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此方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被用于经前腹痛、腹泻。本文结合一例具体病例简述一下痛泻要方治疗经前腹痛、腹泻的经验。

【关键词】痛泻要方经前腹痛腹泻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37-02

痛泻要方载于明代医学专著《景岳全书》,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4味中药组成,也叫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使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少女经前腹痛、腹泻之证,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病例介绍如下:张某,女,15岁,在校学生,恰好放假回家在母亲陪伴下就诊,自诉14岁来月经,近一年来每次来经前2—3天就开始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加之学习紧张,每日解大便4—5次,已在多家医院就诊,服用过多种药物,效果没有明显好转。

于2005年7月12日初诊:腹痛,痛泻,胸胁胀闷,不思饮食,面色不华,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治则:疏肝理气,健脾止泻。方用:痛泻要方加味。药用:炒白芍12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甘草6克。原方3付,开水煎服,每日3次。7月16日复诊;服药后,腹痛、腹泻症状有明显好转,每日解大便2—3次,胸胁胀闷的症状消失,余证同前,原方4付,继续维持治疗。次月其母又取3付再服维持疗效。后随访其母,病情已好,没有再发。

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炒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再配上茯苓、山药、甘草加强补脾益气之功;炒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再加上柴胡、香附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牌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牌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以上诸药相配,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牌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牌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