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2014年护士职业暴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某三甲医院2014年护士职业暴露分析

李恩1刘晓莉2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400037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2014年职业暴露数据分析,了解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为更好提出工作中的改进措施、降低护士职业暴露事件及医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13例护士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职业暴露一般因素、感染源、暴露级别、暴露时操作环节及暴露后处理情况。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发生职业暴露的本院护士占72.57%,实习护士占23.01%。工作年限0~1年占30.09%,2~3年和6年及以上均占18.58%。暴露中外科科室占53.10%。锐器伤80.53%。有感染源的病例70例,占61.95%,感染源中乙肝占68.57%,丙肝占4.29%,梅毒感染占20.00%,混合感染占1.43%。职业暴露级别以二级暴露为主占81.41%。113例暴露事件中被暴露的护士通过积极规范处置均未发现严重后果。结论:加强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操作规范及暴露后的防护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暴露;相关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35-0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某三甲医院2014年发生职业暴露的11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2014期间发生的职业暴露并登记的113名护士的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构成比和百分比。

1.3评价标准将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暴露级别分为一级(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二级(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三级(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分析职业暴露一般因素、感染源分布情况、暴露时的操作环节以及暴露后的处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职业暴露一般因素,见表1。

表1职业暴露一般因素(N=113)

3讨论

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因素数据报道,职业暴露中HBV污染的锐器刺伤的感染率68.57%,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的感染率20.00%,感染的机会与锐器上含血液的量、刺伤的深度及血液中病毒的含量有关【1】。某三甲医院113例护士职业暴露分析发现:⑴从职业暴露发生的人员来看,本院护士占很大比例(72.57%),且多为针刺伤,这与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关。从工作年限来看,年限0~1年占30.09%,这与相关报道一致[2],初级职称者和工龄<3年组职业暴露比例较高,这类人员更多从事基础工作,接触各类暴露的机会多,同时也可能由于接触相应工作时间较短,技术不熟练;工作粗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原因有关;但是2~3年和6年及以上均占18.58%,可能与在给不配合患者做操作时,给老年患者注射胰岛素时,或者整理锐器盒时导致针刺伤有关。⑵从所在科室来看,暴露中外科科室占53.10%,这与外科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中接触刀片、针头等机会多有关;职业暴露中锐器伤80.53%。⑶从职业暴露的类型和操作环节来看,造成损伤的器械以输液头皮针和注射器针头为主,且多发生在拔针、回帽、处理废弃物及手术配合传递过程中。有资料显示,50%医务人员感染传染病是工作行为欠规范所致[3]。国内王萍等[4]韩梦等【5】等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锐器伤造成的另一个伤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持久的,尤其是接触了HI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的护士,常因等待检测结果而有较长时间的恐惧、焦虑期,甚至会产生悲观、抑郁情绪。目前,护理工作者面临的血源性暴露潜在风险不断提高,它对护士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从而也影响了优质护理的进程。在职业暴露操作环节中,可以看出规范的操作至关重要。⑷手是职业暴露的重要部位,在113例职业暴露中有99例手暴露,占87.61%,医护人员的任何操作都离不开双手,手也就成为最易发生锐器伤或接触暴露的部位。

职业暴露的数据分析对各大医院管理部门提供一个警示的目的和意义,各管理部门应高度关注临床护士身心健康,进一步规范护士各项操作流程,培养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临床优质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素球,朱子犁,赵玉驰等.系统干预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05-707.

[2]任小兵,刘焱银,喻萍,严敏.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546-2547.

[3]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16(2):187-189.

[4]王萍,杨叶玲.31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J].当代护士,2014.08:139-141.

[5]韩梦,庞晓丽,崔锋.护士血源性暴露及心理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656-658.

[6]许慧琼,潘晓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9-31.

作者简介:

李恩,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