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黄新

黄新(通州区石港中学,江苏南通226300)

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着对教学中的问题不作研讨,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现象。过去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不足。生物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呢?

一、增强学生动手信心,保护学生动手欲望

学生在参加某项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积极参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动作迟钝、速度较慢,或出现错误时,同学要取笑,老师要批评,缺乏动手的自信心;二是实践操作得不到老师及时正确的评价,动手积极性受挫伤。在学生实践操作后,教师应少一点指责压制,多一点宽容引导,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进行正确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对操作能力较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操作的好习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利于鼓舞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电教手段,教会学生动手方法

借助电教媒体的优势,放大实验操作过程,增强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观察空间,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动手方法。以教“花的结构”一课为例。由于桃花较小,给人的印象不够清晰、形象,再加上学生平时缺乏解剖能力,因此不会细心地去观察它。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教师解剖桃花的方法和步骤,能亲眼看到它的构造,可采用实物投影解剖法,把一朵桃花放到投影仪上进行投影演示,左手用镊子轻轻地由外向内依次剥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然后在玻璃板上摆好放齐。这样,教师解剖桃花的细微动作和方法,桃花的各部分构造,都通过投影仪清楚地展示在银幕上。学生也从中学会了解剖花器官的本领,培养了学生解剖、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三、少一些包办限制,为学生多创造动手机会

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一是占总课时偏少,二是材料、方法、操作过程限制过多,给学生亲自实践的余地过少,加上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培养、收集,器材的置备等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以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机会。

1.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注意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的实验数据、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等,更应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物课的兴趣。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更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生物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丰富实践活动,创造动手契机

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而应努力把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组织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动手的契机。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获取科学结论,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学到了探索知识的本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采集和制作,开展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开展生物实用性实验,尤其是课外科技活动。例如,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以及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多种技术。这种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爱家乡、爱大自然,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学教学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让学生尽量多动手,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