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班主任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

谭军

班主任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

谭军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在深入贯彻和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的今天,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深深感到: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道德教育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它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教育,没有道德的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其实,人的一生就是精神价值守护的一生,就是生活意义追寻的一生。这就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够培养出首先具有健全人格、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这样的人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以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都朝这一方向而不断努力地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想结合学习中央文件精神以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谈点想法,与大家交流,并希望得到指教。

班主任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也是联结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创造和谐、生动、宽松的成长环境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好学生的“导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民主开放的班级管理,用心去探索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一、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教学有三大境界:悟性、灵性、人格。”人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关爱,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来源于对生命和人生的憧憬和热爱。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因此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具有良好人格和个性,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应树立什么样的人格形象,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内涵呢?

1.仁慈博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证明:“纵使有许多‘理’,对学生讲了几十遍,可是学生就是‘不懂不接爱’,依然我行我素。可是一旦学生生病住院了,你去医院看一看,学生就会自责曾经对不住你的事;学生学习有困难了,你给予耐心帮助,学生会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毛病……这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行为举止,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诱发学生悔过自新,树立重新做人的决心和意志,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所讲的‘理’。相反,如果教师缺乏爱心,师生关系冷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育,而且还会对教师的爱心(即使是正确的要求)产生‘抗药性’。”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让学生在他的生活中不断地体验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渐形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由于这种认识和信念有着坚实的思想感情基础,学生不仅会由单纯接受别人的爱,转变为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而且还会形成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和信念。

2.尊重学生。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人格完全平等的人,看作是班级的主人,认真听取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他们所做的工作,决不包办代替,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良好的班集体就容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实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对这个集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总是想方设法要把这个集体搞好,这就是主人翁精神的萌芽。集体意识的产生,经过不断强化,成为学生道德意识的一部分。当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指导,独立的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个道德意识将起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能够以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身份,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为社会主义事业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尽职尽责。谈到尊重学生,教师应逐步适应从单纯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师道尊严”与“生道尊严”共存的良好局面。在我校创建重庆市示范性高中教育的过程中,专家调研组在教师座谈会上问道:你校是怎样在教育教学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讲到: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承诺从不点名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课后对其犯错误的学生,也要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使之能够接受并改正其错误。

3.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晴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会比任课教师更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以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于律己的精神,给全班同学树立一个榜样,为班级干部作出表率。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人格的自我修养是班主任的毕生追求,是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自我监督中进步,当代班主任应该使自己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格境界。

二、让班级活动成为闪光的教育链

传统的德育总是把青少年当成被塑造者。老师也习惯于把德育的条文、价值喋喋不休地灌输给他们,而很少考虑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那些高深的、抽象的、价值取向唯一的概念,以至于他们对老师、家长的说教不感兴趣,对德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低,甚至是不参与。怎样使德育工作有魅力并真正吸引学生呢?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原则中提到: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曾采用过“体验式”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育之中,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2005级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在班上组建了8个英语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之一是小组轮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单元),并安排一堂课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课件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也当上一次“老师”。特别是该班第7小组的汪××在讲台上讲课时,发现同学们只顾听,没有作笔记,他就及时提醒大家。有人讲话嘻笑时,他又要求大家要尊重其“小老师”的劳动成果,不要随便说话,开小差等。看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之后,上课的要求与老师的要求不就是一模一样了吗?这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一片好心。这以后,汪××同学一改过去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毛病,不仅动手作起了笔记,还积极思维,与老师配合默契,学习有了新的开端,这无不让我深感欣慰。在有声有色的“体验式”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另外,班级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来丰富德育教育。班主任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班会的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学生出现矛盾后,班主任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重新模拟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换位扮演,既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又可以更好地教育其他学生,提高主题班会的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的教育必须渗透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开展各种活动之中,班主任的引导和鼓励必不可少,“学雷锋”是无私奉献,赞助“希望工程”是正义之举,“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支援灾区”是把爱心撒向人间。中学生心灵是纯洁的、火热的,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与鼓励必然会点亮他们的心灵之光,而几千人的心灵之光共同闪烁,其情景必然蔚为壮观。

三、让班级管理民主科学化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治理和规范。它要求科学化、民主化。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更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和建构的阶段,是“最危险”也是最灿烂的阶段。对班主任来说,“育人”的责任比教书的责任更重大。

1.在学生出现问题或犯了错误时,不要过分指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倾听其心声,让学生开口说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应采取商量式、讨论式、道歉式、对话式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相互的理解与信任。

2.班级管理应该民主化、平等化。班主任提出整体要求,给全体学生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

3.班级管理,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比如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针对他们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等弱点,可通过日常生活规范化要求,天天抓,常抓不懈,培养其自我约束力,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也是光荣的,更是艰巨的,班主任的事务琐碎而繁多,却无一不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班主任也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专业性,必须系统地学习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大量阅读有关班级建设的优秀著作,把德育工作扎实实有效地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充满创造艰辛和收获喜悦的教育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