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施工

王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1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施工前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①水泥。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节约水泥,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当地气候与环境等条件,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和标号。进场的水泥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其标注的品种、标号和试验报告等情况分批进行抽样试验,一般是将样品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做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及细度三大物理性能指标。②骨料。又名集料,在混凝土中约占70%~80%,其用量非常大,选用时除质量、粒级外,更应对运距、货源、价格等进行综合考虑。大型工程多自辟料场,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这对保证质量和进度十分重要。③凝土配合比设计。在现今对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工程监理制普遍实行,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工程中使用的不同级别混凝土均要求由通过国家认证的质检机构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且在配合比未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能浇筑混凝土。

1.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①砂石使用前测定含水率。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在试验室里设计测定的,试验是在假定砂石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计算的,而工程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由产地到使用堆放场地,都是暴露于大自然之中,都含有一定的水分,而且随着气温和阴睛天的变化,砂石的含水率无时不在变化。若用含水的砂石拌制混凝土,势必增大了理论用水量,因此,每批砂石必须在使用前测定其含水率,相应扣除拌和水用量,才能保证配合比的准确应用。②减少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施工中常常会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一般人容易把混凝土的离析现象与泌水现象搞混了,其实,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离析是指混凝土内各矿物颗粒彼此分离的现象;而泌水是指混凝土内拌和水析出于表面的现象,因此又称为析水。

1.3施工结束后应注意的问题①养护。我们知道,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仅与原材料和浇捣工艺有关,而且与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也有直接关系。混凝土的养护一般包括自然养护(又称现场养生)和热养护,前者多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采用覆盖、围水、薄膜等方法进行养护;后者借助于热源的热能,经过介质的传导、对流或光波辐射,将热量传递给混凝土,并对混凝土周围相对湿度加以控制来进行养护。②拆模。一般人都会认为拆除模板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只要混凝土凝固后就可以拆除了。其实拆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确定拆模时间、拆模方法应持慎重态度。

2.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尤其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早期养护工作,能有效避免混凝土早期尽量减少收缩。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是对构件的湿润养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宜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蓄水或者流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14-28d。对于混凝土体积较大的结构。在施工中需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除了实施适当的降温措施外,还应避免水化热问题的集中出现,减少峰值。当混凝土已浇捣成型后,必须采取蓄水保温措施,避免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别过大而造成裂缝,对于地下结构的混凝土,宜尽早回填,能有效避免裂缝。另外,适当延长混凝土养护的时间长度,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对防止裂缝的产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为了确保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热度不至过快散去,可选择在混凝土表面铺盖草袋,并在草袋的上面再盖一层尼龙薄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使其降温速度降慢。由于初期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十分重要,能为后期投入使用时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提供较好的保障,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能怠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重视混凝土施工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并将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的范围内,尽量不选用高强混凝土,并对混凝土的抗裂薄弱部位进行科学计算,从设计的源头提高对裂缝的控制,避免影响竣下,或者后期修复的高成本。对于跨度过大或者体积较大的梁,应注重其纵向钢筋的设置,提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以保证施下期间由温度、荷载变化、收缩应力等引起的裂缝,并在阳角处、凹角处、剪力墙外墙等相交或者约束力强的部分进行合理配筋,尽量避免使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情况,且间距不能大于10cm。

2.3混凝土配合比需符合标准

合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除了应满足实验室的数据要求,也应满足实际施t的耐久性、节约原材料等特点,并具备施T要求的和易性。因此,在实验室中应设计出合理的配比,并确保水泥、砂石的合格率。水泥的强度控制、砂石的细读控制、含泥量、含水量等,也应符合标准。只有保证原材料的合格要求,才能做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符合设计与验收标准。

2.4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施工原材料的质量与波动性,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水泥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同时造成混凝土级配的变化、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等,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中水灰比也有所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加强检验,只有符合各项技术指标才能投入使用。如果骨料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超过了规定范围,就会影响水泥水化,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并弱化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与水泥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膨胀的有害物质。对于砂子的含水量,可通过于炒法优化,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测定含水率,并调整混凝土中的配合比,以符合实际施工需要。因此,对于原材料的把握,收料人员需提高把关效率。不合格的原料不允许进场,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5强化现场检测工作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实验室成果密不可分。首先。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的选择十分重要。不同品牌、类型的水泥其组织各不相同,因此配置出的混凝土性能也不尽相同,一般混凝土工程在浇筑初期发生开裂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其内部温度升高与收缩而造成的。通过对混凝土选材及配合比的控制,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以减少水化热现象引起的收缩变形。另外,混凝土的施工一般都需要符合抗冻要求,且需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如何混凝土中含气量不合格,或者混凝土硬化后不符合抗冻性要求,需要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不断检测混凝土的含气量、坍落度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参考文献:

[1]刘顺利著.浅论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第2期

[2]郭仕万著.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山西水利科技社,2000.11

[3]王英丁明杰著.浅谈如何提高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J].企业导报2009第1期

[4]肖强著.混凝土施工.[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第95页

[5]赵军著.混凝土施工技术.[M].中国海洋出版社2006.2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