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刘有山

刘有山(黑龙江省拜泉县人民医院164700)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25-02

【摘要】总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的选择疗效好的药物。更好的对患者惊醒医治。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西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1BS)又被称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结肠痉挛及黏液性结肠炎等,1818年由Powell等首先报道。这是一种慢陛、反复发作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异常。该病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20%~30%有IBS症状,但就诊者仅占其中的1/4,男女之比约为1:2。有报道北京地区IBS患病率按Manning标准或罗马标准校正后分别为7%和0.82%,且以学生、干部等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居多,中年以后患病率逐渐降低,对生活、工作及学习均有一定的影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主要与肠道动力紊乱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其他与精神因素及肠道感染也有一定关系。

(一)解痉剂

1.曲美布汀(Trimebutine);奥替溴铵(OtiloniumBromide);美贝维林(Mebeverine);阿尔维林(Alverine);屈他维林(Drotaverine);匹维溴铵(PinaveriumBromide)

均为非抗胆碱能胃肠解痉药物,曲美布汀在胃肠道功能低下时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在胃肠道功能亢进时作用于κ受体,改善运动亢进状态,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通过抑制Ca2+离子通道阻止Ca2+内流起到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屈他维林、美贝维林为罂粟碱类胃肠平滑肌解痉药,解痉作用明显强于罂粟碱。

2.颠茄(Belladonna);山莨菪碱(Anisodamine);双环维林(Dicycloverine)

为抗胆碱能药物,能拮抗胃结肠反射和抑制消化液分泌,减轻餐后腹痛及肠痉挛,用于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

(二)导泻剂

1.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聚卡波非(Polycarbophil);卵叶车前草果壳(Plantagoovataseedshells)

这类药物含有能够吸收大量水分的纤维素,因而可使大便的体积增加,促进肠蠕动,改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

2.乳果糖(Lactulose)

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有机酸,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刺激结肠蠕动,缓解便秘。

3.聚乙二醇4000(Macrogol4000)

通过结合水分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扩张容量,刺激蠕动,促进排便。

(三)止泻剂

1.复方地芬诺酯(CompoundDiphenoxylate,止泻宁)

为地芬诺酯与阿托品复方制剂,地芬诺酯为人工合成的具有止泻作用的阿片生物碱,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减弱肠蠕动,延迟肠内容物通过而促进水分吸收,加入阿托品主要用以减低地芬诺酯的依赖性。用于功能性腹泻。

2.洛哌丁胺(Loperamide,易蒙停)

化学结构与地芬诺酯相似,直接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通过,对霍乱毒素和其他肠毒素引起的肠过度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止泻作用较地芬诺酯陕,且强而持久。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尤其适合于其他止泻药效果不佳的慢性功能性腹泻。

3.蒙脱石(DioctahedralSmectite,思密达)

此类药物可与肠黏膜表面的粘蛋白结合,保护肠道黏膜免受细菌或毒素的刺激,其次对各种肠道攻击因子如细菌及毒素有吸附作用,还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减少分泌,对消化不良所致渗透性腹泻尤为有效,主要用于急慢性腹泻、IBS的治疗。

(四)调节内脏敏感性药物

1.替加色罗(Tegaserod,泽马可)

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通过激动胃肠道5-HT4受体,刺激胃肠蠕动反射和肠道分泌,并抑制内脏的敏感性,可以调节肠道的协同运动,加快小肠和结肠的转运时间。可明显改善IBS患者的腹痛和排便异常症状。主要用于便秘型IBS治疗。

2.阿洛司琼(Alosetron)

为一种5-HT3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消化道蠕动,增加肠细胞对钠和液体的吸收,松弛左半结肠以减轻IBS患者的便意,调节内脏感觉,用于腹泻型IBS治疗。但2000年底因严重不良事件(缺血性肠炎、严重便秘),美国FDA已禁止该药的使用。

(五)益生菌类药物

包括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贝飞达);酪酸梭状芽胞杆菌(米雅BM);地衣芽胞杆菌(整肠生)等。流行病学资料提示IBS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采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有益于IBS治疗,但严格临床研究资料有限。因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很少,可作经验性治疗。

(六)抗抑郁药

1.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具有中枢性镇痛和抗抑郁作用,尚有外周抗胆碱作用。对腹痛症状重,难治性IBS且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可小剂量试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甚至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对其中枢作用的顾虑限制了该类药物在IBS中的应用。

2.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如氟西汀(fluoxetine,百忧解)、帕罗西汀(paroxetine,赛乐特),理论上这类药物除抗忧郁作用外,尚有加速肠道转运作用,对便秘型IBS有效。非对照研究提示这类药物可显著改善难治性IBS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不良反应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这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需2周左右。目前该类药物在IBS治疗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