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体会

葛须鑫

葛须鑫(河南省柘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4762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88-02

【摘要】目的探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常规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无效时、而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经验。结果咯血患者经过非止血药物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结论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一、引言

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大多数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脓肿等。其治疗一般应用止血药物止血,或采取支气管栓塞术及外科手术等方法。近年来,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弥补了常规止血药物的不足,取得了明显效果。笔者就此问题体会如下,供同道参考。

二、非止血药物

1、血管扩张药

酚妥拉明:本药系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循环阻力,降低心房压及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和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而使咯血停止。对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者尤为适宜。笔者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大咯血20例,与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20例相比较。治疗组用酚妥拉明10-20mg加于5%葡萄糖250-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4-6日,直至咯血停止。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18u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滴注(0.1u/kg/h),1次/日,连用4-6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和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由于酚妥拉明的扩张血管作用,故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效果更佳,其有效率可达97%。本法止血率高,不良反应少,可用于高血压及少尿的咯血患者。

2、抗胆碱药

东莨菪碱,治疗肺结核咯血效果较好,对应用垂体后叶素无效的采用东莨菪碱0.3mg静脉注射,之后用0.6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3-5日,结果取得满意疗效。

抗胆碱药治疗咯血的机制是阻断神经节后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解除平滑肌痉挛,使外周血管扩张,肺血管内血液流至四肢而引起“内放血”作用,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而止血。但对于发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者不宜应用。

3、钙拮抗剂

对于急性大咯血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mg,每6小时一次,1至2日后,咯血停止或量明显减少。其机制是,钙离子拮抗剂可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使肺循环血量减少而止血。

4、甲硝唑

文献报道,甲硝唑具有促凝及对抗肝素的作用,应用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2次/日,连用3-4日后改为口服0.4、3次/日,治疗顽固性大咯血效果满意。特别适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疡所致咯血。

5、普鲁卡因

对使用垂体后叶素有禁忌症的咯血病人,采用普鲁卡因治疗尤为显效。方法为0.25%的普鲁卡因100ml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日,止血效果满意。其机制是普鲁卡因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循环血量和降低肺循环的压力,从而达到止血效果[1]。但对普鲁卡因过敏者、有呼吸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6、肾上腺皮质激素

经止血药物或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无效时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对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有效,特别是对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肺出血较为明显。用法是地塞米松10mg/次、静脉注射,1次/日,止血后逐渐减量停药。其作用除有抗炎,抗过敏和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外,尚有使血中含有大量组胺和肝素的肥大细胞失去颗粒,从而使血中肝素水平下降,达到止血目的。但对于肺结核所致的咯血需与抗结核药物并用,对于肺炎及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需与有效抗菌素并用。

7、氯丙嗪

氯丙嗪本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但其能阻断a-肾上腺素能受体,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2],它同时扩张静脉及周围小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压和支气管动脉压,达到止血作用[3]。方法:氯丙嗪12.5mg、每6-8h肌肉注射一次,出血停止后减量。

三、体会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非止血药物应用于咯血的治疗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非止血药物的疗效甚至高于常规的止血药物。特别是非止血药物与止血药物的联合应用在某些疾病所致咯血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继涛,张继东.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315.

[2]王世祥.新编药物手册.第二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53-54.

[3]钟南山.朱元钰.现代呼吸病进展,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