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

卢琦

卢琦(河南亿嘉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本文从我国城市规划的教育历史及现实情况出发,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规划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促使及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和建设

1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概况

我国早期高等教育中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多属于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类的专业,并且早年仅仅只有个别学校会在建筑学或者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开设关于规划方面的课程,例如同济大学就在1947年为土木工程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都市计划这门课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在那之后城市规划专业慢慢发展成型。20世纪50年代,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仅仅有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几所高等院校。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市规划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高等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办学规模也已处于世界前列。但各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具有较大的落差,迄今为止,真正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仅为19所,还不到总比例的15%,因此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继续解决的问题。

2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讨论

搞好我国的高等城市规划教育。除了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外,学科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亦具决定意义。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使我国的城市规划学科和职业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并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在市场经济下,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国家本位的“计划伦理”已逐步转化为多元主体的“市场伦理”。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在市场经济下。规划和计划的关系注定要重新定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规划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城市规划学科本体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规划“本体论”及“公共政策属性”等探讨和共识。对于规划学科的发展及规划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导向性作用。

2.1城市规划的“本体”认识: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的汲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因此形成了多领域、多视角的发展势态。而正是由于这种“引进”常常给规划学科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陷于迷茫状态,因此对城市规划的本体认识与探索已经成为近几年我国学界探究的热点。同时,这个问题也引发了规划学习的专业人员对其职业定位以及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因此,讨论的热点主要是“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是什么”与“规划师的职业定位及价值观”这两个问题。就“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是什么”这一问题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规划学科根本没有特定的核心,即使有也是模糊不清的。例如:有人认为“城市规划并没有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目前并不需要专门去界定一个明确的对象进行研究,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另一种看法的人则坚持认为城市规划应当也必须有专属自己的独特研究领域。他们始终认为每一们独立学科都应当有属于该学科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这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否则这门学科就丧失主体性并沦为边缘学科。认为规划的核心领域是“空间性”,但目前我国的规划理论依旧处于“引用”阶段,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一局面,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便将更加边缘化,因此后者认为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理论应该向空间化回归。事实上,关于城市规划的核心争议长久以来都是世界规划学界探讨的中心议题。近几年来这一提议在我国规划界的凸显与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转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现实的矛盾激发了“城市规划到底是什么”、“城市规划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又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的辩论与思考。这样的学术思考推动着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2.2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与“执业操守”:规划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及价值观也与城市规划的本体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主体与客体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规划师的工作不再只专注于空间和工程的技术领域,更多的是向经济、社会和政策领域发展。对于这一趋势,规划业界都有共识。比如,规划师是面向社会的协调师,是一种关于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等,其重点将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这也意味着它是这个社会对于城市发展目标的一种共识,是一种社会契约。

当城市规划进入经济、社会及政策领域之后,规划工作必定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尤其反映在价值判断上。例如,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下,规划师应该怎样去衡量公平与效率?规划师在多元化的利益协调中到底代表着哪一方的利益?主张公平至上的人认为:规划是一种能够保障市场运行的长期且有效的机制,作为同一社会中的两种不同机制,城市规划与市场运作的出发点当然也不一样。若将城市建设的效率设为城市规划的价值标准,那么城市规划就没有了独立存在的合法性。而随着政府近几年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的政策,促使城乡规划的本质也向公共服务回归。

2.3城市规划科学的发展方向:关于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方向主要是“怎样应对当前现实问题”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应对现实问题主要是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将城市规划着重与城镇化的发展规律、模式、政策及技术等。以人民的居住环境可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城市规划朝科学的方面去发展,以改变当下我国城市规划中的种种问题。

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性探讨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界在日益成熟,并且已经逐渐的突破了过去引用的西方规划模式而寻找到了正确并合理的发展方向。

3加强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问题

3.1明确办学方向,体系各自特色:从我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便开始回归它原本的独立性,并且在教育业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城市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数量上的发展比内涵上的发展更突出,在我国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公实现了公有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都是从建筑学中分出来的,把城市规划当做一种“设计”的办学和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实际上,建筑学中很多知识技能对城市规划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院应该在独立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多方面知识的培养,并且加重公共政策以及管理类的课程。

3.2完善课程制度:学习应采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由内到外的进行人文关怀的思想教育。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一定要关注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进一步的对学科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完善,也要落实在课程的内涵提升及组织过程中,其中也包括实践环节的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

3.3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引导和管理:与国外相比较,如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RoyalInstituteofBritishArchitects,简称RIBA)的成立等。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教育与职业制度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引导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为了弥补那些缺陷就应该大力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引导和管理。使其形成和拥有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独立性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来指导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总结: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然后归纳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讨论,最后针对我国城市归划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见解。

参考文献

[1]赵民,赵蔚.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1):25-29.

[2]赵民,赵蔚.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2008年会论文集,2008:69-77.

[3]吴志强.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8(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