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曹春彦

曹春彦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地理组265400

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已经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育观念,它已为人们广泛接受。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禁锢学生的思维,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重视个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我仅针对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发挥学科特点,调动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

1.注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时,教师可运用丰富、生动、有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如:(1)为什么当我们开始上课的时候,世界上有的人正在睡觉?(2)为什么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3)为什么环境污染最终会使人类无法生存?

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又正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内容。好的引入如同演员的亮相一样,能抓住观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调动学习的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随时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的实际和讲授的内容,运用多种形式(诗歌、谜语、故事、教具、多媒体等),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如讲解初一《世界人口问题》时,可三次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提出设问:(1)这个“母亲”是谁?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为何遭受苦难?(2)为何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多会给“母亲”带来苦难?(3)我们如何使“母亲”摆脱苦难?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思考,学生从人口增长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认识了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计划生育。这样的做法可以步步引导学生进入高度思维状态,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

3.创造机会,发挥才智,让学生领略学以致用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诱发设疑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实用性。如学习《天气和气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基本知识的准备,以竞赛的形式记忆天气符号,然后做一个小小的天气预报员,做天气预报和预测分析。

二、重视学法指导,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条。

1.手势法。如初中教学中用自己的拳头做模型,来认识山脊和山谷;用自己的手掌来记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流向;在高中教学中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

2.口诀法。在讲解日本地理特点的时候,可以把它的特点编成“人多地少,平原小;火山地震,灾害多”;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3.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忆等。

4.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

三、思想上尊重学生、语言上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上课时,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讥讽者。哲人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可见,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说过:“激励就要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以动力,唤起愿望。”奥地利教育家霍列斯曼也说过:“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否则教学只不过是打冷铁。”所以,教育学生总是离不开表扬和激励,一个优秀的教师更应练就精湛的表扬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