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与探讨

黄冰梅

黄冰梅(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四川三台6211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38-02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方法采取对供应中心人员控制、材料控制、清洗设备性能确认、操作控制等对再生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对再生器械的质量控制,发现清洗的效果与设备本身所用材料、用水的质量和温度、清洁剂、润滑剂、载重量的多少、人员素质都有一定关系。结论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再生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再生器械清洗质量

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于2009年12月实施,规范中规定消毒供应中心应合理配置器械清洗设备及配套设施,并对器械清洗设备的运行效果监测也做了相应规定,目的是确保外科手术器械或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为了提高医疗器械洗涤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7年在专家指导下购买了相应的清洗设备及脉动真空灭菌器,医院也将工作人员作了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

1材料与方法

1.1人员培训与监控科内专业技术人员与技术工人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人人考核过关,有培训计划,教学记录,并存档,每年分批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护士长、质检人员每年经省级培训合格。

1.2材料监控

1.2.1洗剂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供应。自来水水质供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ms/cm(25℃)[1]。每年应对洗涤用水的化学指标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符合软化水和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标准。

1.2.2灭菌蒸汽用水为软水或纯化水。

1.2.3清洁剂鲁沃夫多酶清洗剂。

1.2.4润滑剂鲁沃夫润滑剂,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会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较高的表面活性,高度的疏水性和较好的抗剪切力性能。

1.3清洗设备的性能确认保证根据厂家说明正确使用,设计合理的参数,建立对清洗机的清洗、保养、维修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并登记。

1.4清洗过程控制

1.4.1方法常规采用全自动超声清洗机和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及鲁沃夫润滑剂。

清洗过程:(1)保湿运送,在去污区进行器械、物品、器具的集中清点并记录物品的名称、数量、科室。手术结束后立即用纱布擦去器械表面污物,经水冲洗预处理,打开关节,放入配制好的多酶液的密封箱中,盖好封盖保湿运送至供应中心,取出器械在流动水下冲洗,冲洗过程中将各部件拆卸,各关节、阀门打开,钳夹部位张开用小毛刷刷洗[2]。有管腔者用高压水枪彻底消洗,去除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2)酶洗和刷洗:将器械放置于1∶270多酶清洗液中浸泡5-10min,用注射器将含酶液体注入各管腔,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活检钳等不规则部分及配件用软毛刷彻底刷洗,管腔用腔镜刷刷洗。(3)超声清洗:将盛装器械的专用不锈钢网筐放入超声清洗槽中部,使其完全浸泡在清洗液面以下,启动超声清洗机进入操作程序。操作过程包括预洗6min→酶洗5min→漂洗10min→清洗上油16min(93℃热力消毒+润滑剂器械保养)→110℃干燥16min。(4)管腔类器械使用压力气枪进行助干燥处理。

1.4.2检测方法目测和放大镜检测:肉眼观察器械表面、关节轴、轴节螺旋处、齿槽有无血渍、污渍、水污等残留物和锈斑;用5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关节轴、管械腔道,轴节缝隙等处清洁情况;用白纱布擦拭清洗后的关节、缝隙、齿槽等部位,观察是否有印迹,管腔器械使用白通条检测观察纱条上印迹。

隐血试验检测:在清洗后器械不同部位先滴联苯胺2、3滴,然后滴3%双氧水2、3滴,一边反复松动关节,一边观察结果,规定时间内查看加入试剂后颜色变化情况。

1.4.3结果判断标准目测和放大镜检测合格标准为,清洗后器械表面、关节轴、轴节螺旋处、齿槽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擦拭白纱布和管腔白通条无任何印迹判定为合格。反之,不合格。

隐血检测方法判断标准:各采样品在加入试剂后,在规定时间内不变色即为阴性,判定为清洗合格;加入试剂后只要一点出现蓝色为阳性,表明存在未洗干净的血渍,判定为清洗质量不合格。

2结果

我科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2年时间里每月从临床使用过的污染器械中抽取30件再生器械,共720件经上述清洗处理后,经目测、借助放大镜,利用白纱布擦拭检测,清洗效果达到清洗质量标准,合格率达95.6%以上。

分别在器械的咬合面、关节轴、齿槽部、轴节螺旋处、管腔器械腔道等不同部位分别作潜血试验,查看不同部位血迹清洗效果。器械表面可以彻底清洗干净,而在各复杂部位还是存在隐血试验阳性情况,存在未洗干净的血渍,少数清洗不合格,阳性率达10%左右。

3讨论

3.1清洗后质量控制防止清洗再污染:尽快进行灭菌处理,最好在2小时内未清洗干净的物品器械,应进入下一个流程再次清洗,对使用后的篮筐必须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3.2质量控制与追溯消毒供应中心应健全大型设备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记录易于识别和追溯,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3月,每天记录机械清洗消毒设备的运行参数及灭菌效果,记录每次灭菌信息包括灭菌时期、锅次、锅号、装载的物品、操作员代号、记录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并存档。并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

3.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医院医疗器材、物品、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在预防和控制感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保证人力、物力的前提下,清洗是保证医疗器械清毒成功的前提,大量的文献证明,仅通过高质量的清洗就完全可将器械上残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至安全范围[3]。用于手术治疗的器械在功能上越来越先进,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大于90%的器械均有关节、齿槽、缝隙或管腔,这些部位容易附着污染物,也不易清洗。如果这些部位污染物干涸后形成有机生物膜,不管是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还是机械喷淋清洗方法都较难将其彻底去除[4]。根据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器械清洗设施配置要求,供应中心必备超声波清洗设备,其原因是超声波清洗设备通过空化作用,将器械上难清洗部位的污染物以器械剥离或松动后的手工清洗或机器喷淋清洗才能将污染物彻底去除。因此在手术结束后立即用纱布去除器械表面污物,经水冲起,预处理,保湿运送至供应中心,供应中心人员先用手工彻底清洗,再进行超声消洗机加多酶清洗剂操作,同时从多角度检测判断器械清洗质量,且不同器械、不同部位选择适宜清洗方法,最终检查清洗质量取得满意效果。在手工彻底清洗阶段,根据器械结构情况选择质优匹配的清洁工具,如软硬度适宜的毛刷刷洗管腔内面;清洁管腔内血污用专用高压水枪。器械分类清洗,充分拆卸,酶洗和刷洗。拆卸时拆到最小组成单位,并保护好器械功能端,小配件妥善保管防丢失。刷洗时注意轴节部、弯曲部、开口等不规则部分;配件用软毛刷彻底刷洗;管腔用腔镜刷刷洗。合理选择多酶清洗剂,宜现配现用,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配置浓度;保证足够的酶液浸泡清洗时间;掌握好适宜水温,使其达到最佳去污状态。酶泡和酶洗时水温应控制在30℃-40℃,接近40℃清洗效果最好,水温大于45℃酶洗活性反而下降,导致细菌蛋白质凝固,降低清洗效果[5],而在93℃热力消毒时能够将附着在器械上的酶分解干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高度责任心,真正掌握和遵循清洗过程的要领和原则,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清洗后灭菌前的器械进行常规监测,从而把好清洗灭菌质量关,确保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WS310.1-2009.

[2]王华生,孙雪莹,梁树森等.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3-554.

[3]李元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01-903.

[4]邵卫东,楼敏,李珍珍等.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72-274.

[5]王方.内镜超声清洗环节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