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思考

郑燕萍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312000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安全出入口设计、水平方向的疏散设计和垂直方向的疏散设计、疏散走道及疏散距离设计存在的问题、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后的审核。

关键词: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引言

安全疏散的概念是引导人们通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疏散通道向安全区域撤离,如高层建筑自然灾害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内,使正在遭受或即将遭受火焰危害的人员和贵重物资,借助安全疏散通道在最短时间内撤离到室外或楼内安全场所之中。在建筑设计中,安全疏散的相关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行业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商业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疏散的难度。

1.安全出入口设计

1.1安全出入口数量设置

安全疏散出口在整个救援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全疏散出口布置得要均匀,要有不同路线方向的出口。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使用安全出入口,为救援工作提供便利。安全出入口数量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情况:当建筑物的总体高度范围为27-54m,任一层建筑物总面积不大于650m2且所有分户门至安全出入口距离在10m范围内时,每个单元在做方案设计时可考虑一个安全出入口,但疏散楼梯应通出该建筑的屋面并能保证疏散楼梯相互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及以上标准的防火门,当疏散楼梯无法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方案设计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入口。第二种情况:当建筑物的总体高度为27-54m,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户门至安全出入口距离在10m范围外时,每个单元在做方案设计时应设计二个安全出入口;当建筑物的总体高度已经超过了54m时,每个单元在做方案设计时应至少设计二个安全出入口。当住宅单元的两部疏散楼梯分散设置在方案中有不便且任一户门至安全出入口距离不大于10m时,此时楼梯形式可选用剪刀式的防烟楼梯间,并结合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防火墙,两部楼梯可共用前室,也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1]。

1.2疏散人数的确认

在建筑物的设计与使用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安全疏散工作。疏散人数可以根据该建筑的总体建筑面积指标来大概确定该建筑的使用人数,包括房间合理使用人数及无标定人数的房间。

1.3安全出入口宽度设计

根据百人宽度指标计算建筑物安全出入口总宽度。每个出入口的宽度则根据安全出入口总宽度和安全出入口数量的设置,其中在确定每个安全出入口的宽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应为通过人流股数的多少与宽度。同时要防止人员和消防人员流线的交叉和干扰。

2.水平方向的疏散设计和垂直方向的疏散设计

2.1水平方向的疏散设计

水平方向的疏散设计分为标准层水平疏散的组织和现代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水平通道设计。要使安全通道数量的设计达到均匀化的目标。前者在方案设计时就要将合理疏散路线组织、消防方案、楼梯的位置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考虑,保证水平通道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入口的“双向疏散原则”。安全疏散楼梯是发生自然灾害时,最主要的竖向交通疏散途径,其位置首先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也要顺应人在自然灾害时可能的疏散方向。后者为了保证自然灾害时人流疏散的畅通,避免阻塞和混乱,标准层的通道形式应直接通顺,少转角,在转角处尽可能安排垂直向疏散口[2]。目前也有一种新的形式,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成逃离走廊。

2.2垂直方向的疏散设计

疏散楼梯要合理地布置其位置,楼梯设计的前提是必须要注重其通畅程度、宽度与数量、楼梯的形式、栏杆高度等。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其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带开敞前室,二是带封闭前室的。

开敞前室的优点为便于排烟,但布局受限且只有在楼梯间靠外墙时才可设计此形式。后者较前者的布局灵活,但排烟比较困难且需设置排烟装置。无论在设计中采用以上那种形式,都要保证人们能通过防烟阶梯进行安全有效的疏散,要避免人员的反向而行。

3.疏散走道及疏散距离设计存在的问题

疏散走道是保证和引导内部人员逃生和疏散的重要设施,疏散走道宽度狭窄和疏散距离过长是最常见的问题。不合理的设计后果便降低了人员的疏散速度。因此在设计时应在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建筑性质,人群数量,疏散路线等。保证安全疏散设计有序进行,消除疏散时因设计不合理而带来的困难。

4.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后的审核

4.1确定公共建筑内部空间容纳人员数量是解决安全疏散的首要问题

大量自然灾害事故表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是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人员未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迅速有效地撤离到安全区域。为做好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设计人员和消防建审人员应充分掌握疏散问题的基本知识,同时内部空间容纳人数数量和空间组合功能的必要性则是决定平面设计中某些内容的关键因素。

4.2确定公共建筑疏散总宽度以及足够的安全出入口数量和合理的位置也是完成建筑物疏散安全设计和审核的重要前提

疏散总宽度的确定与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内部空间容纳人员数量直接相关,它是综合考虑了避难空间、疏散速率、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的形式,人们在非正常情况下的行动规律,人们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计算所得。

4.3安全出入口各部分的合理建筑构造设计是疏散畅通的保证

不同建筑性质、不同层数建筑、不同高度建筑均有各自对应的规范来设置安全出入口的数量,安全通道在建筑构造设计方面一定要本着简洁、便于寻找的设计理念,建筑构造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疏散设施的防火、防烟、隔热功能。

4.4疏散通道、安全出入口的装饰应严格掌握

严格按照疏散要求及规范进行设计,在整个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严禁占用或装饰走道、门和楼梯间部位,禁止使用可燃和易燃物。

4.5明确的导向性设计和事故应急照明措施是保证疏散畅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疏散流线的通道中要设立相应的指示信号,应对明确出入口位置等进行严格规定最大程度避免疏散不利的可能性。同时,最好采用独立的抵押直流事故照明线路或蓄电池作为事故电源,并对电源线采用暗敷穿管保护和封闭[3]。

4.6现代化的消防设施也是安全疏散的重要保障

仅拥有疏散设施是不完善的,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自然灾害,在设计过程中,安全疏散通道与楼梯之间要设置和安放相应的防火设施,如防火门、灭火器等。同时可以在建筑物内设置自然灾害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事故广播系统。这样可以为人员的疏散和自然灾害的抢救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欧阳玉如.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

[3]刘志强.浅谈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防火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作者简介:郑燕萍(2000-),浙江杭州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