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冠心病的护理要点以及自我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浅谈冠心病的护理要点以及自我防治措施

朴春姬

朴春姬(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人从生活、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要点及自我防治的措施。方法通过探讨冠心病从各方面的护理及自我防治,明确如何正确对待引起冠心病的不良影响。结果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预防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自我防治

被誉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现在医学科学研究证明,冠心病除了脏器功能减退造成心绞痛发作外,家庭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改变所引起的心里状态的变(主要指不良刺激的作用),均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除了要注重药物治疗外,尤其要加强心里治疗的护理和自我防治意识的增强。

1症状及体征的观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血不足,而表现出胸闷、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护士应按护理级别勤巡视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定时测量脉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必要时送入监护病房进行24小时的心电、呼吸、血压的观察。

2护理

2.1一般护理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要以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端庄的举止和朴实的作风,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接触。尤其要注意第一次接触,尽可能的让患者得到安慰,尽快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安静,温、湿度要适宜并经常通风换气,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2.2生活护理护士要经常关心、体贴病人。很多病人患病后,性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加之生理功能上的衰退导致出现许多不良习惯及行为。例如:失眠、易躁、多疑、阴郁、厌物等。还有一些病人意志消沉,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此情况,医护人员要在生活上更加的体贴和关心病人。尤其是那些无人照料、孤独无助的病人,应投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做到对待病人和蔼可亲、不急不躁,多多帮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温暖病人的心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病人住院期间,一方面要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要正确指导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如介绍一些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低脂、低糖、低盐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增强自身抵抗力。

2.4心里护理护士要向病人交代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危险性。但不要造成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和害怕。临床无数病例证明: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紧张、不愉快的情绪会造成不良的心里刺激。应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动员病人家属在病房内营造祥和温暖的人际氛围,让病人在疾病面前,有一种心里寄托。护士应与患者不断沟通,从而保持亲切感,拉近距离,做患者的贴心天使。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像亲人般倾听患者的倾诉,排解心中的压印,使其放松紧张情绪,减少发病几率。

3加强自我防治意识

3.1自我监视平时注意监视自我身体的有无异常变化,如食欲、睡眠、体重、精力、精神情绪、排泄物及分泌物,有无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若有以上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已得到及时的治疗。

3.2自我防治

3.2.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及心理因素都会造成慢性身心疾病。因此多多提倡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爱好、学习、工作、运动等都要按照科学要求,作出合理的安排。

3.2.2保持最佳的心里状态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经常接触大自然的美景,吸入新鲜空气,使之心旷神怡、心胸开阔,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正常的心理情绪。

3.2.3适当的运动锻炼。经常运动锻炼可使人体魄健壮,增强心、肺功能的储备,促进新陈代谢的活跃,使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思维敏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延缓衰老。对于冠心病人不要做过激的运动,运动量也不要过大。因冠心病人本身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所以要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跳舞等。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持之以恒。

3.2.4创造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健康长寿,预防疾病的基本要素。冠心病人要适当摄取低脂、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易消化的食物等,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4讨论

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大多是由于家庭社会因素所致。因此,除了必要的心里治疗外,自我防治措施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在当前冠心病人成为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和深入研究,更有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艳.浅谈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