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在外伤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在外伤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雷珣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421500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在外伤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6年7月开始为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实施风险护理防范措施,选取未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前(2016年1月至6月收治)的108例手术患者,选取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8%、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6.9±5.9)分及护理满意率91.7%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的8.3%、(78.8±5.4)分、73.1%(P<0.05)。结论:为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实施风险护理防范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医院声誉,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伤;急诊手术;风险护理防范;护理不良事件

外伤急诊手术多是因突发事件引发创伤后开展,患者机体组织结构的功能与完整性均会受到破坏,大部分患者病情危急且严重,疾病进展较快[1],抢救时间非常紧迫,留给护理人员展开术前准备的时间明显缩短[2],这就导致了外伤急诊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的增加[3]。为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顺利救治与生命安全提供更充分的保障,我院在2016年7月起实施了风险护理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未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前(2016年1月至6月收治)的108例手术患者,男61例,女47例,年龄21-79岁,平均(45.6±5.8)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事故43例,高空坠落29例,刀刺伤24例,打击伤1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9h,平均(4.2±0.6)h;选取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22-78岁,平均(45.8±5.5)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事故51例,高空坠落30例,刀刺伤25例,打击伤1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9h,平均(4.2±0.6)h;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我院在2016年7月起开始实施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具体内容为:(1)分析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首先由护士长组织全员护士,邀请医师与专家到场,共同探讨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通过总结,发现护理风险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术前准备时间紧迫:外伤具有突发性,急诊手术患者往往需尽快接受手术,留给护理人员的术前准备时间比较短,因此护理人员有时不能及时了解病情,特别是对于重症外伤病人,其失血较多,常会伴随低血容量性休克,病情可快速进展[4]。术前准备不充分会导致手术感染风险增加,还会加大炎症反应发生风险。②手术期间人员流动影响手术室洁净程度:在手术期间,手术参与人员频繁进出手术间,导致手术间门反复开闭,极易导致洁净手术室净化效果受到影响,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增加[5]。③患者情绪波动:外伤患者受伤突然且有明显疼痛,另外在伤口、出血等刺激的影响下,若遇到护理人员在专业技术或接待态度上存在欠缺,则患者极易误会,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④护士技能因素:若护士缺少应急能力或技术水平有所欠缺,则会导致手术配合秩序受到影响,以致护士无法有效配合医师对患者救治,进而可影响救治效果。⑤职业风险外伤患者多有开放性伤口,护士和患者血液接触率较高,若被锐器刺伤,护士会有医源性感染风险。(2)组织质控小组:成立急诊手术护理风险质控管理小组,总负责人是护士长,小组成员为护理骨干。对质控组组长与各成员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在手术全程对护理风险加强监控,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并将之消除。建立各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展开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让护士熟悉急诊手术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护士的操作技巧。另外,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明确手术室护士承担的重任,在急救中应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采取真实案例引导、教育护士,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3)完善抢救措施:患者入院后为其快速开通静脉通道,对于失血较多的重症创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需保证机体有效循环,开通至少2条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快速补液及输血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后应根据医嘱快速给予输血或输液,若血液不足则应以平衡盐溶液或血浆代用品代替,促使血压尽快回升。在手术期间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且病情复杂,患者面临生命危险,护士需认真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黏膜、表情、意识、中心静脉压等各项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对应处理。(4)加强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护理人员应严格根据无菌操作技术的要求对切口加以保护,在清创之后将清创器械、手套及时更换,铺上无菌巾。在手术室中固定放置常用的一次性物品,将特殊物品提前准备充分,降低巡回护士出入手术间的次数。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为患者清创、输液或输血时,佩戴好防护眼罩及手套,操作中忙而不乱,预防针刺伤,防止出现职业性感染。(5)定期展开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外伤急诊手术配合方法、抢救措施及流程,让护士对各种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方法熟练掌握,定期组织护士到上级医院学习,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6)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对于病情严重的外伤急诊患者及其家属,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态度应亲切和蔼,护理操作应准确熟练,并且为患者提供有效、迅速的创伤救治,让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进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回病房的第2d,利用自制“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技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仪容仪表、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感官等,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以得分为85分以上为很满意,以得分为60分至85分为满意,若得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以很满意与满意人数占比计算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对比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前108例患者中,共9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占比为8.3%;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的120例患者中,共1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占比为0.8%;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统计情况见表1。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前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8.8±5.4)分,护理满意率73.1%;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6.9±5.9)分,护理满意率91.7%;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场所,护理中的多个环节均有一定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6],或致使手术失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广大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7,8]。对护理风险加以控制,避免护理差错,促使护理质量提高,是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护理风险防范是在发现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基础上,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一种干预方式,可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为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实施风险护理防范措施,有助于为急诊手术患者的安全提供保证,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风险护理防范措施的实施离不开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提高及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同时还需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展开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9],才能实现防范护理风险的目的。

本研究中,实施风险护理防范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可见,为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实施风险护理防范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医院声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梅芬.急诊外伤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6,16(8):56-57.

[2]孙宁,李泳.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6):738-739.

[3]王湘萍.急诊脑外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137-138.

[4]许仁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9):120-121.

[5]王珊湘.急诊外伤手术中病情变化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0):224-225.

[6]马俊玲.腹部外伤急诊手术的护理配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6(20):56-58.

[7]李玉霞.外伤急诊手术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265-266.

[8]李玉霞.急诊外伤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251-252.

[9]孙东兰,王银中,张艳萍.73例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