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中自动监控模式与系统运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变电运行中自动监控模式与系统运行对策

张伟蓉李国胜

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张伟蓉李国胜

摘要:保证电网安全,是建设现代化供电公司的前提和保障。而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推行专业化改革又是确保电网安全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对变电站监视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变电站远方集中监视控制水平、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变电站和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变电运行;监控模式;分析;对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1变电运行实现自动监控意义由于变电运行管理、人员选配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运行管理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实行“监控+操作班”这种变电运行模式是一种探索,也是改革的一种趋势。现行的模式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以提高运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监控的自动化水平,实现监控的全面监视能力。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保障能力,增强“五遥”的准确性,加强二次设备监视的能力。

加快数字化变电站的研发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数据采集能力。

提高监控值班人员的人员素质,特别是加强监控值班人员的调度能力培训。监控职能会向区域化调度部门靠近,培养值班人员同时具备变电站运行岗位和电网调度岗位知识,是实现既能监控又能区域调度的必要条件。扩大远控操作范围及加速研发程序化操作。目前监控的控制功能只能做到开关远控操作,为彻底解放人力资源,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科技含量,必须扩大远控操作范围,让监控真正具备远方控制的功能。并加速研发和实现程序化操作,对建设监控系统有实质性的战略意义。

2变电运行监控模式变电站集控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监控与操作分设化和监控管理区域化。建设“监控系统+操作班”变电运行模式的初衷是通过监控与操作的分设为最终实现理念最为先进的监控管理区域化。监控管理区域化是指由调度人员司职监控或由监控人员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调度来实现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而变电运行人员则主要负责操作、巡视等其他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极大程度地保证了调度、监控、操作的和谐统一,缩短了调度命令的传达转化时间和过程,减少了事故、异常情况处理时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从这一理念出发,监控人员除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监控外,还应具备监控范围内的电网调度功能,或者说,监控人员本身就应是该区域的调度。监控负责所管辖变电所的运行监视和远方遥控、遥调操作;事故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接受调度命令,负责执行或转发至操作站;操作站负责执行各级调度操作命令,负责所管辖变电所的倒闸操作;工作许可、验收;设备巡视检查;事故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在特殊情况下,根据运行主管单位领导或当值值长的指令,对所管辖无人值班变电所进行运行监视。其次,地区变电运行主管部门当时从实际出发,认为监控主要承担监视电气设备运行情况的职责,以及电容器的投切、主变分接开关的调节、紧急拉闸等一些简单的操作;而调度方认为应该具有“负责变电所现场无人期间的所有必要的调度运行管理业务”。调度部门更希望把监控的职能强化,甚至通过监控管理区域化,最终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达到既能监视、控制又能区域调度的目的。再次,由于实行人员集约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各变电站操作巡视任务的繁忙情况,统筹调配运行人员,任务多的变电站多派,任务少的少派,没有任务的不派,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3变电运行监控执行标准3.1电网调度对运行值班人员的业务需求从工作方式上主要可以分为监视和操作两块,而从电网运行情况而言可以分为正常方式和特殊方式。监视正常方式的电网既要监视正常运行的站内设备,还要监视一、二次信息、设备限额等重要数据。正常方式下的操作包括了调度预令和正令操作;特殊方式指电网事故状态和灾害天气,电网特殊方式下,调度要求运行人员不仅要监视设备情况,记录重要数据,也要根据调度指令隔离故障,进行事故处理。

3.2必须掌握所有设备的状态,包括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仪器仪表读数、二次保护动作情况。现在的基本情况是,可以监视到一次设备中开关和闸刀的遥测、遥信数据,无法100%确定设备(特别是接地闸刀)的就地实际状况。调度人员需要及时确定一次设备实际状态时,由于没有人员在变电所现场,只能通过操作班的操作记录进行核查或要操作班人员到现场核实,这就很难保证调度确认一次设备状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给操作安全埋下了隐患。对于二次设备,目前的监视告警系统由于数据传输问题没有解决,目前只能收到二次设备的初略情况,而对于二次设备的详细信息,只有等操作班人员到达变电站现场后,才能向调度汇报。

3.3具有快速汇报事故、处理电网事故的能力一旦发生电网事故后,不能完全掌握事故设备的一二次状态,调度员对事故的把握只有等操作班人员到达变电站现场后再进行确认。操作班到变电站的车程一般是在半小时左右,因此对于一些紧急事故,调度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事故的全面状况,容易造成调度员事故误判断和事故扩大。

3.4通过监控监视设备,判断缺陷紧急程度、现场简单事故值班人员是最接近变电站设备现场的人员,他们通过监视发现缺陷或事故之后,需要能马上根据得到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以帮助调度处理缺陷或者事故。在可预见自然灾害天气来临前,变电站从无人(或少人)值班变成少人(或有人)值班,监视和操作的任务可以移交到现场,但此时仍需要监控起到协调的作用。

4结束语变配电所是电力系统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电力网中线路的重要连接部分,其作用是变换电压、汇集和分配电能。变配电所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广泛运用,以集控技术为基础的远程维护、故障诊断、实时自动监控功能的完善,为变电运行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作、管理模式。只有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管好、用好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网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1]徐玉琦.工厂与高层建筑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