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班上课的点滴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借班上课的点滴体会

孙艳波

孙艳波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六农场中学

摘要借班上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校借班上课,另外一种是外校借班上课。

关键词公开课借班上课钻研

从教多年,我上了很多节公开课,既有本校的公开课,也有外校的公开课。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借班上课的一点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可能都会借班上课。借班上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校借班上课,另外一种是外校借班上课。无论哪种情况,借班上课的特殊性都在于它的未知性,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学生是陌生的,教师既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也不了解学生课堂配合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陌生的,学生既不知道教师的风格如何,也不知道教师的要求如何。此外,借班上课所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需要选定的,所以备课中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也是个难题。

不可否认,借班上课有难度。但是这些困难时可以克服的,我总结的借班上课的有效方法就是:研、活、趣、情。

一、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把握整节课的灵魂

“研”,指的是钻研课标。《课程标准》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从整体上指引着整个学科的教学。借班上课要认真钻研课标,研究课标对授课内容的要求,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置零偏差,确保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确保学习目标符合该段学生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钻研课标应做到逐字逐句细细品味,钻研课标应注意课标对教育延时性的要求,钻研课标应把握授课内容与整个单元、整本教材的横向和纵向练习。这是我对借班上课的第一点体会。

二、灵活设置教学环节、把握整节课的节奏

我对借班上课的的第二点体会是“活”。教材是固定的、授课者是灵活的,借班上课,能上出优质课,要做到教师与教材合二为一。不可否认,每个学科教材的编写都经过大量调研、研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本教材都是符合该学段学生发展要求的,具有整体性,但是每个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因此,授课教师在把握整节课知识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知识整合。2017年10月,我代表八五六农场学校参加了牡丹江农垦管理局政史地优质课评选,我的参赛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课时的《走近老师》,教材编写的顺序是按照教师职业发展的时间顺序设计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用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进行导入,教学自然而然过渡到了学生身边的教师,也就是现代教师,这和教材的设置是矛盾的,几经修改,最后我决定对教材编写的内容进行调整。将当今时代成为教师的条件和好教师的要求提到前面来讲,把孔子及其教育思想放到后面,延伸孔子学院和中华文化的内容。这样调整后的教学进行得更顺畅,教学内容更科学,学生观看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深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无限,影响深远,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的设置,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可能会让授课者在实际教学中方便很多,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整节课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趣教法

借班上课还要做到“趣”,趣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要感兴趣。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目标是授课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敢于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以《走近老师》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教师,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为了突破难点我想了各种方法,最终都被推翻了,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探索,我采用了情景剧展演这种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老师,某电影公司耗巨资聘请导演兼编剧的孙老师(也就是我),编写了一部小型情景剧。并在本班招聘演员如下(幻灯片出示),某电影公司招聘演员须知:本公司急需主角一人,旁白一人,配角同桌、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外语老师共四人。哪位同学敢于接受未知的挑战,可以举手示意。”我诙谐幽默的话语激起了同学们高涨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应聘并合作完成剧本脚本,表演入情入境,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接下来再提问我预设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面对剧中溜号的同学不同教师处理的方法一样么?为什么会不一样?三位教师为什么要对溜号的同学进行纠正?你想对溜号的同学说点是什么?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非常高,他们自己探索得出很多的结论,如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教师的做法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等等。

对于这个教学难点,如果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告诉他们要尊重老师,学生未必理解,也未必会愿意接受,但是换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小小的情景剧,学生就能体会到教师面对溜号学生时候的感受,能做到换位思考,难点得到完美突破,而且为下以环节——“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除了同学们喜爱的情景剧表演还可以进行男女生大pk、讲故事、看动画等。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记忆也比较牢固。恰当的教学方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有效情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我对借班上课还有一点感受,那就是“情”。借班上课,教师站在一个陌生的班级学生面前,如何第一时间走进学生,缩短师生之间因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在备课的时候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掌握应对一般问题的技巧。最好能够充分考虑所借班级的特点,如果没办法了解到班级的实际情况,那么就多了解下学校的情况,课前的几分钟里和学生多聊聊,短暂的沟通,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教师的性格,也可以拉近教师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伊始的导入,也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有效途径。授课教师可立足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周围的朋友、教师、明星、动画片、电视剧、社会热点新闻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机结合,在整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总之,随着各地学校教研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借班上课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检验教师基本功和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上述观点是我个人在借班中的点滴体会,今后我将继续不断钻研,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