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芬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比亚芬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常学智许再华

常学智许再华(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新疆伊犁835000)

【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50-02

【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保留灌肠对于急性放射性肠炎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32万u、2%利多卡因10ml加盐水至100ml保留灌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比亚芬10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5)。结论比亚芬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比亚芬保留灌肠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放疗是宫颈癌治疗主要措施。急性放射性肠炎是宫颈癌放疗的最常见的急性反应之一,常表现为腹泻。现将我科比亚芬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宫颈癌(Ⅱa-Ⅲb)病人51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明为宫颈癌,既往无肠道疾病病史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腹泻,KPS评分>70分,患者分期按FIGO分期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年龄、一般情况、症状、分期、病理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患者的一般资料

研究组(n=26)对照组(n=25)

中位年龄48(34-71)49(33-69)

KPS:78.53±7.05分79.12±5.16分

病理类型:

鳞癌2524

腺癌11

分期

Ⅱa76

Ⅲb1413

Ⅱa33

Ⅲb23

放射性肠炎分级:

1级2120

2级55

3级00

4级00

1.2治疗方法

1.2.1放疗方法我院治疗宫颈癌使用体外照射与腔内近距离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采用模拟机定位。体外放疗36Gy后挡铅,加量至总量45~50Gy,每周5次,每次180~200Gy,于挡铅开始时同时进行腔内放疗,每周1次,每次7Gy,共6次。如果宫颈癌外生型瘤体较大,可于开始放疗时给腔内10~12Gy消瘤量放疗,但这种治疗最多不超过2次。每次放疗前一定要嘱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进行腔内放疗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阴道填塞时尽量将直肠和膀胱推开,同时要充分考虑危险器官吸收剂量与A点剂量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肠、膀胱损伤。

1.2.2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实验组给予比亚芬10g、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32万u、2%利多卡因10ml加盐水至100ml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32万u、2%利多卡因10ml加盐水至100ml保留灌肠,患者采用各种体位,保证药物充分接触。10d为1个疗程。两组共行两疗程治疗,治疗20d后复查肠镜。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

1.3放射性肠炎分级及判断标准

放射性肠炎分级参考RTOG/EORTC胃肠道反应评分标准[1]:0级:无明显肠道症状;1级:排便次数增多或排便习惯改变,无需用药/或直肠不适,无需镇痛治疗;2级:腹泻,需用抗副交感神经药/粘液分泌增多,无需卫生垫/直肠或腹部疼痛,需镇痛药;3级:腹泻,需肠胃外支持/重度粘液或血性分泌物增多,需卫生垫/腹部膨胀(平片示肠管扩张);4级: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瘘或穿孔;胃肠道出血需输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置管减压,或肠扭。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正常,停药观察1个月后无复发;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消失,糜烂或溃疡面缩小;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26例,治愈18例(96.2%),好转7例(26.9%),无效1例(3.8%),总有效率96.2%(25/26);对照组25例,治愈14例(56.0%),好转4例(16.0%),无效7例(28.0%),总有效率72.0%(18/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近年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5年生存率国内外报道为45%~50%,宫颈癌各期均可以放疗已经逐渐达成共识。在治疗过程中也发现,放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很高,因为照射范围较大,小肠、结肠、直肠等均在照射范围内,早期即可出现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水样便。其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小肠和结肠输送营养物质的迅速改变以及肠粘膜吸收、分泌方面的变化有关。肠粘膜分泌旺盛,水分吸收减少,肠蠕动亢进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放疗开始后,随着照射剂量的递增,肠粘膜发生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肠上皮细胞受损坏死,吸收功能降低,丛而导致水分、电解质和蛋白的进一步丢失,可能会因此中断放疗,严重时出现电解质失衡,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炎性改变,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肠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绒毛萎缩,肠黏膜充血、水肿,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若辐射持续在肠黏膜可发生局部或弥漫性溃疡,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变得脆弱而容易出血[2]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保守治疗,使用抗炎止血,保留灌肠,高压氧等。也有行激光止血及外科改道手术者,然而由于后者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一般不易为病人接受。值得一提的是,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应尽量避免行直肠活检,因其极易导致瘘的形成。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故应注意其饮食的营养成分的搭配。但应食用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的负担,应避免食用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

放射性直肠炎的便血多为直肠溃疡所致,药物灌注的目的就在于消炎和保护溃疡面,促进其愈合,故灌注时应保证药物充分作用于溃疡面。但需强调,因直肠前壁受照射量最大,故前壁发生的病变也较重。因此,灌肠后患者取俯卧位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注药操作时宜轻、缓,以免刺激直肠而产生便意,甚至导致保留灌肠的失败。所有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均有经过轻度直肠炎的阶段,症状较轻,故采取早期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2]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9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