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及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及方法

唐慎凤

唐慎凤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256111

一、问题的发现

分析学生课堂小结中所谈的收获,基本上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知识罗列。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一课时,学生:“我知道了乘法交换律。”师:“还有什么收获?”生:“我还知道了乘法结合律。”“长方体的特征”一课中,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师:“你还有其他收获吗?”生:“我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生……直到学生将本节课学的所有知识都说完,教师才不问了。

2.内容重复。在学习“1-5的乘法口诀”一课时结束时,老师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看了看教师的板书,说:“我学了1-5的乘法口诀。”事实上,二年级的小学生谈收获,能谈多少?“千克、克和吨的认识”一课,课堂小结时,学生对着黑板说:“我知道了千克、克和吨。”都是这种机械地重复课题名称。

这两种情况的回答,不难看出大多表现出学生对教师提问的一种应付,或者说一种迎合,课堂小结与课堂导入相比,让我们感到不够精彩,流于形式。

二、课堂小结的作用

课堂小结是在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之后,对所教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的一个总结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整理知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是新知的基础,而新知又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小结中指导学生把本次所学内容与前后知识进行联系,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促进知识内化,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完整性。

2.巩固与提升知识。学完新知识并不表示既有任务的终结,它是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学习将进入另一个阶段,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适时“扩大战果”,巩固提升知识。课堂小结可在对学习内容与过程进行归纳反思时,引导学生把重点、难点、要点、易错点、技能方法和规律等突显出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精华。

3.承上启下。小结时或对所学知识加以引申,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讨的心理需求,或对接下来的新知进行过渡铺垫,或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把知识进行迁移,都能承上启下,起到促进知识拓展、延伸与迁移的作用。

4.升华思维,探索创新。小结时,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会突发灵感,产生从未有过的想法、解法、方案等,冒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5.“补救”或“预防”功能。对于个别有“开小差”现象的学生来说,小结时的回顾反思能起到补救作用,使因开小差而存疑的某部分知识清晰明确起来;而明晰易错点,找出致错根源,提醒学生注意,比错后订正效果好得多。

三、课堂小结的方法

1.提示内容,让学生静静地回顾。比如“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这是对知识的回顾;“我们是怎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试着整理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这节课你对自己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方面满意吗?有什么体会?”这是对情感与态度的回顾。给学生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从不同的方面静静地想一想。

2.动笔整理,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堂小结除了让学生“说”,其实还可以“做”。比如达标巩固法,这是比较常用的小结方式。教学内容完成后可以安排一些检测,既可以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达标巩固可以采用“每日一练”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所选题目一定是少而精的,否则既挤占课时又影响巩固的质量。也可以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当授课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可以通过“列表格”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结,将内容分类整理,这样使学生学起来更有条理。比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及关系。

3.引导学生倾听。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还不具备回顾和总结的能力,甚至他们已经有了收获却不知道,不会表达。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比如“合理安排时间——烙饼”的内容,教师可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烙饼的策略。回想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烙2张、3张、4张……10张,列出表格,观察特点,找出规律,这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有了提升。

4.开展实践拓展活动。有些教学内容适合安排实践拓展活动。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设计应用拓展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边提问:“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了拼的方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的方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学生会发现四边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五边形能分成3个三角形,六边形能分成4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是360度、540度、720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那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总之,课堂教学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