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入乐教乐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教学导入乐教乐学

林海

林海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中学265300

学校体育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采”或“半枯半萎”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海中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真仔细地揣摩学生心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学生无精打采,是认为体育课总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枯燥乏味而又厌烦;而“半枯半萎”则主要是由于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有害怕恐惧心理,从而缺乏动力。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我通过向前辈学习和从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就要在课堂中多增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提高教学效果,模仿导入

教学体验表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从模仿开始、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的。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适时激趣,引导学生先做模仿青蛙跳、袋鼠跳作为诱导学生向前、向上跳的姿势,让学生在情趣中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基本用力方式。这种在模仿中逐步掌握练习的方式,既是动作教学的语言描述,也是形成条件反射、由此及彼地掌握复杂动作的迁移手段,可以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差这一特点,采用目标参照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先确定思维指向和行为定向,以解决从具体的直觉水平向命令的抽象水平过渡的困难。初教低年级学生向左(右)转时,学生出现反向而动的错误,引导学生举一只手进行目标定向,这时学生犯方向性错误的就少了,逐步引导,由教师以手势助口令,错误就没有了。最后学生形成了方向感,教学任务便顺利完成了。

三、快乐体育兴趣化、游戏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学生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地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他们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铅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敌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

四、激发情感,乐教乐学

好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粘性”,会启导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提炼成“顺口溜”等,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三步一呼一吸”用以提示学生在中长跑练习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奏运用:“两臂摇得好,两腿抬得高,两眼看前方,身体不摇晃”来教学齐步走,通过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些口诀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教师要一视同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对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而且较好。由于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多给集体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教师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上,从而达到互相促进。

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心。

总之,在“快乐体育”中,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有针对性把情感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涓涓入海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