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尺桡骨干骨血管瘤合并右腕骨血管瘤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右尺桡骨干骨血管瘤合并右腕骨血管瘤1例

洪成金

洪成金(辽宁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114002)

【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154-01

笔者于2010年3月收治右尺桡骨干骨血管瘤合并右腕骨血管瘤伴骨折(病理性)一例,报告如下:

1、病理报告

患者,男,44岁,因右前臂疼痛伴肿胀5个月,入院查体:右前臂近端肿胀,压痛,肤色及皮温正常,右肘关节活动受限,右腕部无肿胀、压痛,活动正常。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钙、血磷正常。X线片示:右尺桡干近端骨皮质膨胀变薄,外形不规则,病灶内大小不等,网络状,骨质破坏区尺骨长纹12.1.㎝,桡骨长纹9.2㎝。右腕部骨密度不均匀。

祁案诊断:右尺桡骨骨肿瘤。于全麻下行右尺桡骨病灶切除,取右腓骨移植术,三棱针内固定术。术中探查右尺骨增粗,呈蜂窝灶,骨质破坏,大小级为12.1㎝×4.0.×3.5㎝,骨质变韧变软,无骨外膜增厚反应,彻底切除病灶。尺桡骨间隙很窄,分离后,进入桡骨,彻底切除桡骨,9.2×3.8×3.5㎝。灭活后,根据长度取右侧腓骨移植术。术后右上肢石膏托制动4周,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其间右腕部放疗,并恢复有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功能。

病理诊断:骨血管瘤。

2、讨论

骨血管瘤多发于脊柱,本例发生于尺桡骨近端合并腕骨,临床比较少见,骨血管瘤与动脉瘤样骨囊瘤二者临床诊断易混,病理可明确诊断。骨血管瘤标本为骨外壳内蜂窝状囊性改变,肿瘤组织为灰红色或暗红色,血管丰富,极易出血,肿瘤使骨皮质膨胀变薄,在肿瘤壁常见粗糙硬化的不规则骨针与正常骨质向界限明显,组织学为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管窦,血窦大小不等,其中充满红细胞、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空隙间为纤维或脂肪组织。而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囊壁有成纤维细胞、良性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和炎细胞,可见反应性成骨。此外,还应注意与一般的骨囊肿、动脉瘤性骨囊肿、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

骨血管瘤根据部位的不同及有无症状决定治疗,骨血管瘤早期放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四肢长骨的血管瘤后期以手术切除、刮除较好。本例采取病灶切除、骨段移植术、三棱针内固定术、尺桡骨重建术,保瘤尺桡骨,解剖结构关系,骨移植最长12.1㎝及桡骨9.2㎝,并适时给予放疗,减少骨血管瘤的复发,术后1年零7个月,术后3个月内固定取出,4个月骨性愈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名军医出版社2008、10、147

[2]陈乐真,主编,手术中病理诊断图鉴,北京科学技术图鉴出版社2005、514

[3]葛宝丰、卢世璧,主编,骨与软组织肿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