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

/ 2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

苑晓红

苑晓红(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71-03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官腔急性闭塞,导致冠状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急性缺血,最终导致该部位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演变、血清心肌酶水平增高,发热和白细胞增加。也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是人生走向完成的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变化比较大,加之罹患心肌梗死这一重大疾病,心理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1人文护理的心理学依据

战胜疾病的过程需要经历五个阶段:面对死亡、消除恐怖和不安、生活方式改变、寻求精神寄托、感受生活的意义。精神寄托能供给患者内心力量、舒适感、平和感、满足感、整体观,使其更加配合治疗。

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大体趋势如下:

(1)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这种不安全感是不可避免而又集中凸现于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他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将很快走向死亡,常常与同病室的病员相比较,一旦有与自己情况类似的病员病情发生变化,就十分担心自己也会发生这样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频繁地巡视病房,询问逼供病人病情,反复地检查,会造成病人精神上的不安,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由于强调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专人护理,大小便须在床上,会让其自觉:“病危”而不安;危重报告发出后,亲朋好友前来探视,家属子女掩饰不住悲伤情绪,使病人产生即将“永别”心理,直接加重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担心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过于昂贵,自己不能承担。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很多老年患者或拒绝或治疗,或拒绝监护,为进一步积极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2)孤独感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之各方面。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如果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很好与他们沟通,家庭中的老者就会深深的体验着孤独和苦处。CCU病房要求病员家属减少探视,加之“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年病员的孤独感就显得尤为突出。

(3)适应性差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境。生活环境由家庭突然变成医院的病房,老年病员很难适应,往往寝食难安,心烦意乱,甚至拒绝治疗。

根据以上的心理学依据,详细的制定护理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语气与态度。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积极关注病人的一切。

2具体护理内容

2.1关于疾病发生机制的介绍

很多老年病员是心内科的老患者,每次发病都是几片药就可以缓解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十分不理解,认为是不是误诊了,或是由于剧烈疼痛认为自己就快要死了。向病员介绍疾病的发生机制,使病员了解自己的疾病是由于哪些因素导致的,而这些致病因素中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通过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自己,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树立治疗的信心。

2.2主要应用药物的功效

老年人比较固执,又很谨慎,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药物不愿意应用,甚至拒绝使用。向病员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机理,对疾病的作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意义等,从而得到病员的配合。

2.3口服药的具体服用方法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加之长期卧床,对时间不是很敏感,常常漏服甚至错服口服药,我们便为其记录服药的时间,督促其按时服药,送药到口,这不仅确保了病人准确按时服药,更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情谊,减轻病人的孤独感。有一些老年病员,担心药物有副作用,甚至偷偷不服药,为治疗带来了很多不便。了解到这种情况,我们细致耐心的为其讲解服药的重要性,药物都有副作用,但不能一味的看其不好的一面,更要观察其积极的治疗作用。而且不是每一种副作用都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在我们的细心讲解下,终于让病员按时按量服药。

2.4饮食结构

因病人心功能下降,心排出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加上绝对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低下,避免高胆固醇、高脂、高盐饮食,如动物内脏、脑、鱼籽、蛋黄、肥肉、动物油、盐、味精、酱油、松花蛋、咸菜、香肠、虾米等。还应禁用含钠多的食物,如含碱食品(油条、挂面、汽水等)以及发酵粉等。应给予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且消炎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每日4~5餐,避免过饱,特别是晚餐,因活动较少,离睡眠时间近,更不宜过饱,以防增加心脏负担。不食刺激性的辛辣油炸及胀气食物,以减少便秘及腹胀。戒烟酒、浓茶、咖啡,热量以维持正常的体重为准,防止过度肥胖。

平时应食含可溶性纤维素食物和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蛋白质,VC等食物,这些食物可控制血中胆固醇的吸收,有效地保护心脏,如水果类:苹果、香蕉、菠萝(100g含脂肪013~016g);

蔬菜类:大白菜、竹笋、芹菜、空心菜、菠菜(100g含脂肪012~015g);

豆类:豆腐渣、豆浆(100g含脂肪013~118g);

鱼类:带鱼、白鲢、鱿鱼(100g食部含蛋白质2111g以上);

雪里蕻、山楂、四季豆(100g含VC83mg以上)。

糖尿病病人应严格按照糖尿病膳食标准

根据这些,我们为病员详细的制定食谱,不仅确保病员的饮食结构合理,更加深了病人对我们的信任,驱离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以更好的状态适应病室生活。

2.5活动原则

指导病员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急性期已过的病人可以坐起,指导病人不要突然坐起、下地,在床上静卧3分钟;坐在床上3分钟;坐在床上双腿下垂3分钟,然后再下床,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促倒,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操作过程中,与病人交谈,一方面详细了解了病人的睡眠、饮食、以及病情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交谈表现出对病员的关心,让病员感受到温暖,为病员提供社会和情感支持。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2.6对各种监护吸氧的配合方式

很多老年病员很不配合监护以及吸氧,常常自行将监护仪的电极片撕掉或是拒绝吸氧。应耐心与病人讲解监护与吸氧的重要性。监护仪密切的监护病员的生命体征,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病员的病情变化。“心肌梗死时动脉氧张力下降,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利于心肌细胞恢复,提高动脉氧含量,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绞痛”应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5~6Lpmin为宜,疼痛减轻将氧流量减调到3~4Lpmin持续1~2天,偶有疼痛或消失将氧流量减调到1~2Lpmin间断吸入。在吸氧过程中如果发现病员烦躁,不适,可同病员协商,将鼻导管拿下放置在口唇处片刻,既达到了吸氧的目的,也使病员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如果病员对监护表现出不舒适的反应,应仔细询问,并尽可能的予以解决;如长期粘贴电极片带来的皮肤瘙痒,应及时更换粘贴部位,并用酒精棉签擦拭瘙痒部位等。

2.7排便困难等常见问题的解决

排便困难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由于突然卧床,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常常有病员出现排便困难,应用护理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详细了解问题的根源,很多老年病员是害怕给病人带来麻烦而忍住便意,等到忍不住时由于粪块聚集便硬,往往又排不出来了。了解到这一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从心理上减轻病人的压力,从而解决问题。

3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患者除要求在医院获得生物性疾病有效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还要求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使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这恰恰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潮流,体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护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恰当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积极的调整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各项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病情恢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文卫.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医源性心律失常[J].护理学杂志,1995.

[2]王玉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原则与经验[J].实用内科杂志,1995.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4]王筱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