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力关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冶力关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丁亚鸽/

丁亚鸽/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工商管理系

【摘要】伴随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体验原生态,回归大自然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起来。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冶力关为实例,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冶力关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其能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一、冶力关景区简介

冶力关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有“山水冶力关,兰州后花园”的美称。景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2219--3926米,主要景观有莲花山、冶木峡、赤壁幽谷、巨型卧佛、阴阳石、天池冶海、喜泉飞瀑、卧驼奇峰等景观。冶力关景区旅游资源很丰富,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绿涛茫茫的森林公园,波光滟潋的天池冶海,神态逼真的卧佛巨石,融险、秀、雄、奇于一体,集山、水、林、岩于一身。景区先后获得了“中国西部十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中国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二、冶力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冶力关镇全民开展旅游,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旅游示范试点建设县”,政府将其定位为支柱产业。景区内现有各类宾馆、酒店19家,其中三星级宾馆三家,休闲旅游产品“农家乐”特色旅游接待点390多户,日接待游客达9000余人。据统计,冶力关农家乐年总收入在28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临潭县通过国家投资、招商引资和民间集资等多种方式,累计向冶力关景区投入开发建设资金2亿多元,开发重点景点6处,景区累计签约招商引资旅游开发项目9个。景区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五届洮州民俗文化节,及第六届、第十一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2009年,冶力关作为张纪中导演的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现场更是让它名扬中外。近年来冶力关旅游发展迅速。2012年甘南的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8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综合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45%;新增就业人数2500人,同比增长13.28%。就临潭县而言,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客71.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6%和35%。其中,2012年拔河节期间,冶力关消费市场火爆,食、住、行、游、购、娱全面繁荣,有力地带动了冶力关景区发展,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期间,冶力关景区共接待游客1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9%;创旅游收入6879.38万元,同比增长21.32%。开幕式当天游客高达5万多人次,冶力关景区宾馆、饭店、接待点、500多户农家乐游客爆满,部分星级农家乐日营业额超过了9000余元。冶力关境内盛产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狼肚(羊肚菌)、木耳等多种山珍野菜,深受游客青睐,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老百姓乐在心里,喜在眉头。乡村旅游在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鼓起了老百姓的“荷包”。

在省会兰州经济圈内,冶力关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区位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成为中心城市最有发展潜力的近程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冶力关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优越的资源环境

冶力关隶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区,在古代是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是藏区和甘肃地区茶马交易的重要通道。明代洪武年间,大将常遇春,沐英奉命戍边抚番,从南京、安徽凤阳带来的将士,眷属移民于此,留下了“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也有了冶力关汉、藏、江淮文化相融合的特殊民俗风情。此外,洮州花儿、拔河文化、特殊的地貌景观、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以及高达63%的森林覆盖率和92%的植被覆盖率使得冶力关成为物华天宝的休闲、度假之地。

2、政府支持,借力扩张市场

冶力关是世界基尼斯纪录“万人拔河比赛”的创造者。当地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例如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拔河协会等共同主办的2011“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不仅邀请了中国台北、香港、尼日利亚、荷兰、爱尔兰等多个国际、国内拔河队参加,还邀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国际电视台等50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在北京饭店参加新闻发布会并采访报道。同时借助周边知名品牌,推出了冶力关—黄龙—九寨沟,冶力关—嘉峪关—敦煌,天水—冶力关等旅游路线以及联合刘家峡,松鸣岩等成熟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骑行爱好者,户外运动者前来观光体验。

3、大众旅游及经营的专业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活压力的扩大,以及企业奖励旅游的实施,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近距离,消费低,原生态的乡村旅游更成为了焦点。冶力关镇在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全民,组织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推出篝火,烤羊,锅庄等一系列娱乐晚会,村民也自发性的联合经营,乡村旅游发展逐渐专业化。

(二)劣势

1、道路状况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前往冶力关的路依山傍水而建,路面窄而崎岖,一旦下雨,道路泥泞,遇到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不可避免。景区内的道路也缺乏维护,常年失修,安全问题已成隐患。同时,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只是实现了最低要求,通讯、医疗、卫生条件不完善,导致功能也不完备。

2、资产不均,营销方式单一

乡村旅游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大影响,然而村民资产参差不齐,不均的发展使得农民的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其次,经营者专业化水平低,营销能力差,大部分客源源自旅行社,获利少,依赖性强。

3、人才不足,管理混乱

甘南与四川相邻,近几年九寨沟旅游很热,许多人才流向四川,据不完全统计,九寨沟50%左右的经营者是甘南人,而冶力关旅游从业者都是当地村民,缺乏专业人才。其次,冶力关景区由三个县级旅游管理单位以及临潭县游客服务管理中心,冶力关镇政府两个科级管理单位共同管理,多头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景区多年来未达成景区一票制的协议,为游客带来了很多困扰。

(三)机会

1、活跃的投资市场

冶力关的多个荣誉称号、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的品牌日渐成熟,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日益可观,因此在政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对冶力关进行投资。2011年,中共临潭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决定对冶力关景区道路建设项目进行投资,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景区可进入性。同年,上海克尔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组织了13人的旅游资源考察评估组,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评估,这加快了冶力关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包装,成功打造香巴拉旅游品牌的步伐。

2、相关政策的支持

伴随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和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的规划实施,我国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冶力关作为全民发展旅游的重镇,这些政策的实行加快了冶力关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同时,小假期的增多以及企业带薪休假制度的普及,使其拥有了广阔是客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