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水利工程质量状况问题分析及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2
/ 2

分析水利工程质量状况问题分析及管理措施

马秀芸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城乡水务局职工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近几年来,工程安全事故已经明显减少,但工程质量还不够稳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工程质量波动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正在暴露出来。水利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水利事业发展的大局同时,由于水利工程的是一个复杂的民生工程,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要积极发挥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监督职能以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状况;问题分析;管理措施

引言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对于保障国民安全、改善国民生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就水利工程本身来说,质量问题往往是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如果水利工程一旦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就目前全球发生的水利工程事故来说,每一次造成的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很多时候,水利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光只有财产损失,更有对于生命的威胁。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对于当地的水文资料调查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在现有资金下,尽可能地提高水利工程设施质量,确保该工程周围沿岸的居民生活安全。就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来说,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政策,同时,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追责,我国建立了重大工程的终生责任制度。虽然,理论上确实有效地完善了水利设施从建设到结束以及后期的全方位的管理措施,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存在可执行度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造成了我国的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但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寿命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沿岸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本文就我国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就如何优化和改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起到一定的实际意义。

1常见水利工程质量问题

1.1建设资金不充足

对于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来说,通常一部分资金是由地方筹资,其费用比较紧张,致使施工设备、试验设备陈旧,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再加之工程施工过程中仅凭个人经验判断,建成的水利工程往往是质量差、不符合标准,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

1.2质量管理体系的混乱

水利工程受到地区因素影响较大,比如说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南方水流流域水量相较于北方更大,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就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往往存在地域性,并且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有时候还会很大。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水利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出现部门责任不清楚、监管机构使用标准不明确、监管机构选择不清楚等问题,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监管体系的混乱。而且对于监管的行政部门来说,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督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3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行为不规范

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四制”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项目法人责任制。但是,部分水利工程的法人不明确,甚至没有项目法人。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不遵守工程建设的程序,对于工期随意压缩,因此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②管理不到位,意识不到质量的重要性,对于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还不够明确;③整个工程的资金不到位,需要工程方预先垫资,工程结束后拖欠款项,这样就会使质量成本严重遭到压缩,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1.4质量监督的认识不足

水利工程的质量想要得到保障就需要施工、设计、监理、项目法人和政府各自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但是很多建设施工单位还是认为监督是政府的职责,需要由政府组建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来具体负责,他们认为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是自己人管自己人,形式大于实际。从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各种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为了缓解质量监管的人员压力,施工单位从社会上招聘了很多不具备监管资格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意识不强,对监管工作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寄托于政府监督,而政府监督又只是履行工作程序,所以使得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形式主义还是很重的,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对项目法人的督促落实也不够认真。

2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始终将质量监管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还应根据本企业承包工程的情况,合理确定哪些工程是主体结构工程,不能分包;哪些非主体工程,可以分包,并对分包资质严加审查。

2.2全面落实责任制

水利主管部门应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避免工程出现问题无人可究、无人可查的现象发生。

2.3把好主要原材料、设备和中间产品质量关

主要原材料、设备要有厂家提供的生产许可证和质保资料。按照有关规定,钢材、水泥、沥青、止水橡皮等建筑材料进场后,需有现场监理随机签证取样,送检测单位复试,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等中间产品也须签证取样,按规定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2.4选择合法优秀的监理单位,同时加强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设立监理机构来实现。监理单位主要起监督、协调的功能,目的是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监理单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监理单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工作还会多多少少的出现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增强对监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使监理工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杜绝没有工作证的人员进行这项工作。②增强对监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整体监理工作。③监理工作的总监挑选有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从而提高监理单位整体的工作素质,制定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细则,做好对整体质量的监控。

2.5加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和纪律培训

要解决质量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要从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业务能力素质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将法律法规、行业规章明确到每一个质检人员,让他们知法懂法,配合着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水利工程终身责任制,让他们不敢松懈;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请有经验的老同志做专门培训,或者组织业务骨干进行研讨总结,有培训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淘汰,形成竞争上岗的氛围,让加强业务能力成为质检人员的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水利工程资金来源渠道也逐渐增多。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相比之前可以筹措到更多的资金,还可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在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上对其改革,不断吸引更多的资金融入到水利工程中,进而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童树春,何晓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2]于凤清,周涛.浅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2).

[3]陈佳佳,陈荣,窦勇.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职能发挥的原因和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3(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