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固定矫治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口腔固定矫治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张彬王铁瑛姜玲刘国华

张彬王铁瑛姜玲刘国华(黑龙江大庆总院集团龙南医院口腔科黑龙江大庆163453)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258-02

【摘要】目的对64例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发生釉质脱矿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64例患者全部采用标准型网底直丝弓托槽进行矫治,托槽全部采用京津釉质粘结剂进行粘结。结果共有23例患者,124颗牙齿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为35.9%,发生率为10.1%,其中上颌切牙发病率最高18.32%。结论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与医生的临床操作习惯,矫治器的选择,患者口腔卫生环境,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发病率

口腔固定矫治器以其矫治的精确性,高效性,越来越为口腔正畸科医生所采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装置通过粘结固定在患者的牙齿上,与牙齿成为一个整体,能够很好地表达与传递矫治弓丝的力量与方向,成为当今国内外普遍应用的矫治装置。但是牙釉质脱矿作为并发症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正畸医生,有学者研究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为50%~80%[1],笔者对于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间结束矫治,拆除固定矫治装置的64例患者的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口腔正畸科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间结束矫治,矫治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拆除固定矫治装置后的64例正畸患者。患者年龄11~32岁,平均15.6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安氏I类34例,安氏II类19例,安氏III类11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为健康牙齿,未发现有釉质脱矿情况。

1.2方法

64例患者全部采用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X标准型网底直丝弓托槽进行矫治,托槽全部采用京津釉质粘结剂进行粘结,第一磨牙全部使用美国3M公司产自凝粘结剂粘结新亚产直丝网底颊面管。所有患者均为同一位正畸医生进行矫治器的粘结及治疗工作。所有患者在粘结矫治器之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3分钟的刷牙,刷牙后采用贺利氏古萨齿科有限公司生产的格鲁玛酸蚀剂进行酸蚀,酸蚀面积略小于或等于托槽底面积。治疗过程中反复叮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建议使用含氟牙膏。

2结果

2.1发生釉质脱矿的情况

全部64例患者,共计1224颗牙齿,经过正畸治疗拆除矫治器后,共有23例,124颗牙齿发生牙釉质脱矿。

2.2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

3结论

随着口腔固定矫治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矫治过程中,发生牙釉质脱矿比率相当高。在正常口腔环境中,牙釉质的脱矿和再矿化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而口腔固定矫治器的粘接打破了这种平衡。从发生脱矿的牙位来看,上颌切牙的发病率较其他牙高,而且脱矿发生的位置绝大部分在托槽周围,以龈方为主。可能因为上颌切牙离唾液腺开口较远,唾液量少,不能有效缓冲菌斑中的酸性物质,自洁作用差,容易形成菌斑聚集所导致的[2]。

发生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是菌斑形成和滞留,软垢增多直接增加了牙釉质脱矿的可能性[3]。有研究表明固定正畸治疗12个月后,软垢指数上升的患者比例为71.64%[4]。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疗时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方法,减少矫治附件的使用。在托槽粘接时,注意清洁托槽周围的多余粘结剂,并注意酸蚀面积,保证酸蚀面积小于或等于托槽底面积[5]。在固定矫治开始以及在整个矫治过程中,医生应当始终提醒患者认真刷牙,注意口腔卫生,建议患者减少食用酸性食物,尤其在青少年中提倡少喝饮料,降低发生脱矿的机会,推荐使用含氟牙膏。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相比以往学者所得数据的发病率有所降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采用样本全部使用直丝弓矫治器,相对于传统方丝弓矫治器来说,直丝弓矫治器具有结构简单,疗程缩短等优势。(2)在矫治开始和矫治过程中,医生对口腔卫生比较重视,在每次复诊拆除弓丝时,必须要求其认真刷牙,并在每次复诊时仔细检查是否有脱矿发生。(3)第一磨牙采用粘结颊面管,不使用带环,对于整个口腔尤其是第一磨牙附近的口腔卫生保持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脱矿作为固定矫治的并发症之一,一直以来困扰着口腔正畸医师,对于一口排列整齐,咬合良好的牙齿来说,脱矿的存在无疑会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成就感,对于脱矿的研究在正畸界也从未停止,希望通过我们医生和广大患者的共同努力,减少或避免脱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ttinglyJA,SureGJ,YanceyJM,etal.EnhancementofstreptococcusMutanscolonizationbydirectbondedorthodonticappliance[J].JDentRes,1983,62.

[2]雍敏,杨长春.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12,605-606.

[3]胡炜,王勤,傅民魁,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1,8.

[4]黄奕芝.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

[5]罗颂椒,录平.不同酸蚀时间托槽与牙面间抗拉粘结力研究[C].新世纪口腔正畸研讨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