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研究

陈铭惠

化州市图书馆广东化州525100

摘要:书籍是承载人类智慧的重要工具,而公共图书馆拥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是推动社会阅读的重要力量。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娱乐化推广的倾向,指出其中存在的危害及其存在原因,针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今后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动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娱乐化

前言

书籍是全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的书籍,凝聚了人类全部的精神财富,人类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信息,开阔了眼界,使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个民族的阅读能力决定着民族素养的高低,民族素养又是—个民族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特性,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图书馆中的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体国民的,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修养,因此,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及其重要。

1.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呈现互联网、新媒体普及、信息爆炸等特点,导致社会风气浮躁,大众审美浅薄及社会文化的娱乐化。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阅读危机,人均读书量低。因此,政府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要求。阅读推广越来越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尤其如此。公共图书馆能促进公众阅读,普及知识,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开启民智。公共图书馆在做阅读推广工作的时候要把握好理性严肃与休闲娱乐之间的平衡,警惕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的过度娱乐化倾向。

2.阅读推广娱乐化的危害

2.1书籍内容的娱乐化

在社会环境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书籍越来越显现出娱乐化的倾向。不难发现,网络小说、青春疼痛文学、心灵鸡汤等书籍充斥着书架,这类书籍虽然好读易懂轻松娱乐,但是具有语言直白、内容空洞、思想匮乏的通病。阅读推广在读物的选择上免不了重流行畅销书,而轻经典作品。娱乐化的书籍在语言文字上体现为匮乏和简化,而语言影响思维,读者长期阅读自身的感知力和表达力会在无形中遭到削弱,思维也变得贫瘠。我们不经要对阅读推广的质量提出质疑。

以当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广泛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为例。这个创新的举措构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自主权,与读者共建馆藏资源,使读者更快阅读最新出版书籍,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精准性。因此,受到了公众的欢迎,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阅读热情。所以,可以把“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看作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次有益尝试。

但是“你选书,我买单”带来的馆藏书籍娱乐化倾向也值得我们警惕。有人认为“你选书,我买单”是一种PDA(patron-drivedacquisition)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读者为王”的思想。这虽然与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总基调相吻合,但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品味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馆藏书目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人的本性都是喜欢轻松娱乐的事物,所以大部分的读者在自主选择阅读书籍时都偏爱通俗小说类,读鸡汤类,成功学......因为这可以在短时间内无需动脑就轻而易举地获得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因此,活动虽然提升了图书馆书籍的流通率,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读者通过这个活动而采购的大部分图书都属于畅销小说,网络小说,心灵鸡汤等通俗读物,而一些专业书籍、经典读物却乏人问津。

2.2活动形式娱乐化

公共图书馆以各种活动的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要警惕阅读推广流于形式,过于娱乐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往往声势浩大而实质效果令人堪忧。除了传统的讲座、展览、读书会等活动,还有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多地公共图书馆出现的“朗读亭”、“阅读马拉松”活动,南京新街口德基广场中庭出现的“交换图书馆”等等。这些富有创意的活动对于年轻人极具吸引力,媒体争相报道。但一阵风式的活动并不具有长效性稳定性,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的阅读应该如同吃饭呼吸一样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活动也许激发起公众一时的阅读热情,但是却无法保持良好的阅读惯性。不仅如此,阅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真正的有所收获的读书是需要思考的,不讲求速度的快慢,而是在于是否真的在经过思考后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于读者自身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经典的阅读,要读懂,读透,更强调思考的必要性。娱乐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可能更适合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反映了社会浮躁功利的娱乐化心理,而对我们所重点提倡的深阅读、经典阅读却帮助有限。

2.3空间氛围娱乐化

印象中的图书馆应该是安静清幽的阅读圣地,然而如今的很多公共图书馆在环境嘈杂,尤其在双休日,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很多人甚至把图书馆当旅游景点,在公共空间放声哭喊的孩子,大声打电话的成年人随处可见。在图书馆公共空间开展的儿童知识竞赛、儿童舞台剧等互动性强的阅读推广活动,势必会产生声音甚至是噪音,破坏图书馆原本幽静的阅读环境。而一旦这些活动参与者众多,拥有爱玩天性的儿童追逐打闹,缺乏公共素养的成年人大声喧哗就不可避免,考验着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图书馆的组织能力。图书馆理应为读者提供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轻声细语理应是图书馆里的每一个人默认的基本行为准则。然而阅读推广活动在图书馆内部空间展开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说话声、欢笑声、手机铃声,甚至歌舞声,最终形成一派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过度娱乐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不仅造成图书馆空间氛围上的娱乐化,而且也促成读者把图书馆完全作为一个娱乐化的公共场所对待。

3.具体因素

3.1思想认识偏差

泛娱乐化时代,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电子阅读冲击传统纸阅读的背景下,图书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人甚至预测未来图书馆会消失。基于此,图书馆在自身定位上添加了“第三空间”的标签,突出休闲娱乐的功能,图书馆服务思想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图书馆注重读者服务本身并没有错,但可以把读者服务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消极型的读者服务是满足读者的需求,“一切为了读者”。图书馆在做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以一种犬儒的姿态一味地迎合读者的读书习惯、阅读品味,为吸引眼球盲目组织娱乐化活动,这是一种消极型的读者服务方式。而积极型读者服务则是创造读者需求,在进行阅读推广的时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分做好阅读的引导推荐工作,倡导深阅读、严肃阅读,培育大批真正理解并领会阅读精神的受众群体。

4.应对措施

4.1加强阅读指导和推荐工作

公共图书馆有引领全民阅读,引导阅读风尚,帮助塑造理性良善社会的职责。因此,要警惕阅读内容的娱乐化倾向,对读者的阅读内容进行指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出适当过滤和取舍,以提供阅读质量,避免过度娱乐化,最终达到传承经典,提高公民文化修养的目的。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作为推广方的图书馆员的作用。馆员身上肩负着阅读推广的职责,他们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给读者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引导理性阅读,承担起去娱乐化、回归理性严肃阅读的任务。一线工作人员每天与读者直接接触,解答读者的疑问,最能了解当前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品味、趋向。在尊重读者阅读自由的前提下,给他们提出一些审慎理性的阅读建议,只要做好引导和推广,读者并只会被“娱乐化”的书籍所吸引。

4.2创新优质的阅读推广形式

活动终究只是手段,是达到阅读推广目的的工具。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要营造一种“平心静气,聚精会神”的阅读氛围。与随时随地就可以发生的电子阅读不同,图书馆阅读讲究的是安静的环境,持续的思考,认真的态度。过分娱乐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可能会破坏阅读仪式感,进而可能会走向以浅薄轻松的休闲阅读代替严肃审慎的理性阅读的错误发展方向。所以,公共图书馆要注意阅读推广活动形式的选择。图书馆要用心组织读者活动,去娱乐化,去浮躁化,回到阅读最原始的安静理性的状态,给读者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思辨的氛围。如南京图书馆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网络书香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在线参与的方式推广少儿数字资源阅读。既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对于图书馆来说又节省了物理空间,避免了噪音打扰其他读者的问题。

4.3坚持严肃理性的认识

要认识到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图书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的态度。明确公共图书馆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电子媒体的冲击而依然焕发出活力就在于它具有无可取代的功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免费文献服务,普及社会教育,保存社会记忆,维护社会公正等。娱乐化并非不可取,但是要掌握好度。

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是保存和传承人类社会记忆的重要场所,是承担公民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是培育会说理的现代公民的重要场域。阅读推广是普及社会教育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向全体公民推广阅读,提高公众科学和道德素养,培育理性公民,最终达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所以公共图书馆对阅读推广中的娱乐化倾向保持理性、审慎的态度,在休闲娱乐与理性严肃中找到平衡点,还原阅读本来应该有的理性、思辨属性。让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的社会大背景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5.结束语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公共图书馆能通过提供阅读材料和空间、组织阅读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公众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个人生活和终身爱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成为整个社会一种习惯。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指导,警惕阅读内容的娱乐化倾向,从而提高我国国民自身文化修养的行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波.对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十大建议[J].公共图书馆.2015(04)

【2】曹娟.论图书馆娱乐化趋向——应重倡理性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