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滩区居民的迁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7
/ 2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的迁安

娄键王俊

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

摘要:黄河下游滩区是自然形成的特殊地带,在行洪、滞洪、沉沙的功能下,有是滩区人民的主要居住场所。但滩区长期备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针对宽滩区运用不同的治理方案就显得格外重要。

黄河基于其特殊的河道特性,下游部分经过长时间的变迁形成了宽阔的滩地,也逐渐形成了黄河下游滩区。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河道的组成部分,即是黄河行洪、滞洪和沉洪的场所,也是滩区的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黄河是一条及其难以治理的多泥沙河流,在滩区内共居住着181万人,一旦洪水泛滥,将直接影响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滩区的迁安救护工作就格外需要高度的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加大了滩区搬迁支持力度,河南省有关部门也编制了《河南省黄河滩区扶贫搬迁总体方案》,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推进滩区移民搬迁滩区移民试点。

下游滩区是黄河河道的组成部分,滩区长期以来都受到特殊的地理地貌的环境和国家防洪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条件恶劣。交通、水利、电力等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同时,滩区居民的医疗、教育等等社会福利发展严重滞后,居民年收入约七千元,为全省人均水平的66%,全国人均水平的63%。该数据已经表明黄河滩区已经为了河南省较集中的连片贫困区。谈区内存在着较多的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贫困村。但下游滩区的开阔型地理环境不允许其居民建设永久性设施,所以进行黄河滩区居民的迁建,对保障黄河的防洪安全以及促进滩区居民的脱贫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滩区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自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黄河下游大洪水的几率已经减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洪水泛滥影响到的人身安全问题。但是受附近其它河流的同时排泄影响,中小洪水仍然会出现,大面积的漫滩现象会出现在黄河下游滩区。加上下游滩区开阔,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安全和经济建设滞后,特别是范县、台前县、兰考等低滩区:小流量,大漫滩的状况很难改变。

对于黄河滩区的迁徙和重新建设,我省一直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改变和安置。以范县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为例,该项目迁建搬迁区域为范县陈庄镇东宋楼、邢庙。2个村庄,占地498亩。从建国以来就备受地理环境条件制约,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条件恶劣,其成功迁建对提高黄河滩区的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重要了生活保障。

二、下游滩区滞洪沉沙对居民的危害。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水文人文综合原因形成的。从自然地理学角度看,“黄河滩区”一方面是行洪河道,另一方面又是黄河流域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从移民搬迁角度看,滩区移民搬迁将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等诸多领域。同时,移民搬迁还要兼顾遵从黄河水文规律、保证黄河安澜和滩区群众生命安全等各方面的关系,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长期的、艰巨的,必须在搬迁决策规划时考虑周全。

黄河下游宽滩区既是黄河洪水的行洪区也是黄河泥沙的滞留区,具有行洪、滞洪、沉沙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滩区人民的主要居住区域。从孟县其至高村是游荡性河段,东村至陶城铺是过渡性河段,陶城铺至前左是弯曲性河段,最下游还有河口段,形成了上宽下窄的特殊性征。其中,京广铁路桥到陶城铺的游荡性河段为宽滩区,4个自然滩区的滩建面积大都在200km2以上。水沙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导致黄河河道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悬河”。同时主槽较高导致了黄河下游特有的“二级悬河”现象。

三、黄河下游滩区的治理。

长期进入黄河下游的不利水沙关系和堤坝产生的不利河势形成了滩区的主要问题。所以协调和治理水沙关系、稳定主流,消除“横河”“斜河”“滚河”等不良河势成为人民政府治理黄河的主要途径。

黄河下游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生态屏障,“二级悬河”现象的治理问题一直是治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主槽,协调水沙关系,并考虑生态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在早期的河道治理中以治水防洪为主要目标,忽略了河道淤积泥沙等"二级悬河"的影响。

“二级悬河”以其“槽高、滩低、堤根洼”等的特点影响了滩槽功能的充分利用。其沉洪沉沙的作用不能完全得到利用就不利于水沙的自由交换,不利于稳定滩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也不利于滩区的绿色发展。只有彻底消除掉“二级悬河”对河道的影响才能对黄河下游进行再造和治理。因此有学者提出“宽河固堤、窄河治理”的方案对黄河下游区进行建立水沙二维模型机制。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研究黄河下游水沙运行机制。黄河下游宽河段当发生漫滩洪水时,水流进入滩区,泥沙大量落淤,而后清水退入主槽,既减轻主槽淤积甚至产生"淤滩刷槽"效果,又减少了窄河段的洪峰流量和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滩区人类活动和来水来沙等因素影响,现状河道存在漫滩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以及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等问题,滩区防护堤方案缩窄了河道,客观上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加大了大洪水期间嫩滩淤积量;生态治理方案实施"高滩"淤筑和"二滩"再造,消除了"二级悬河"和滩槽横向倒比降,实现了洪水自然漫滩,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也有利于遏制"二级悬河"形成。

黄河下游滩区的再造与有效治理是黄河滩区群众经济发展的必然行径,对黄河下游滩区的快速治理是中原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帮助中原经济区域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规划[R].郑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09:3-8.

[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26-35.

[3]河南黄河河务局.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利弊分析研究[R].郑州:河南黄河河务局.2004:145-170.

[4]中国科学院学部.关于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

[5]左萍.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外迁可行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1.33(10)11-13

[6]朱殿勇.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N].河南报,2014.1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