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施工机械的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5
/ 2

现场施工机械的管理体会

张坚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筑机械设备作为重要的生产力之一,不仅能够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得以大大提高,而且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机械管理现场施工机械设备

一、当前现场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械管理制度不健全

受重使用、轻管理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施工企业往往缺乏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没有成立单独的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随着施工企业工作进程的深入和施工规模的扩大,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施工企业则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使得机械管理工作只能纳入其它部门,造成了机械管理工作常常受到机械施工现场的限制。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的缺失使机械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疏忽和漏洞,在机械管理中没有完备的机械设备相关的台账以及技术资料档案,使工作人员在管理机械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参考依据,机械管理的工作变得混乱和无秩序[2]。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大的下降,也给施工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设备管理的难度。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是临时工、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业务培训,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大,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以及维护保养等一知半解,通常只会一味的使用,却不考虑机械是否超负荷、是否需要维护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不良现象,这就加快了机械的老化与磨损查程度。另外,在建设项目完成后,还没来得及对机械进行保养、维护和大修,就开始在新的项目上使用,导致机械设备常出现故障不断影响工期。正是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加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很多机械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而施工单位却因为高昂的维修费用,继续使机械带着故障进行作业,这些原因都使得机械设备的寿命大大下降。

3、机械更新换代不及时

施工企业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先进性才能保障施工的安全、进度和质量等。建筑工程的机械价钱一般都比较昂贵,很多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往往不是依据施工情况采购相应的机械设备,而是在施工中继续使用老旧设备,甚至是报废的产品。这种情况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到施工的工期,而且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使得企业的施工效率大大降低,降低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有很多企业在购买机械设备的时候缺乏详细的考察,经常出现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而处于闲置的情况。施工企业并不是购置的机械设备越多越好,或者越先进越好,而是应根据当前施工需求采购相应的设备,及时更换老旧设备。

4、机械设备养护不到位

当前许多企业实行一人一机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机械操作工人的持证上岗,该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固定机械的使用制度也充分发挥了人与机械的最佳配合水平,使得机械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企业获得更大大经济效益。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为在对机械的管理中没有建立专门部门去管理机械的维护,当机械需要维护和维修时则必须由专门的修理厂和设备进行维护,导致很多情况下维修人员不能够真正的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和具体问题出现的情况,进而使得机械出现工作状态不佳的情况。一旦机械故障发生,操作人员不能完全承担责任,使得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机械设备重使用轻维护的不足之处会使得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造成设备加剧磨损,提前报废,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加强现场施工机械管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机械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事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为了能够个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确保工程机械设备组织的顺利开展,并且要将其具体到每个人,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权限。将工程机械的统计制度给以建立健全后对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详细的机械技术档案,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技术档案并进行定期检查。要充分的调动机械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对他们实行绩效考核制度。鉴于建筑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繁多,同种类的机械涉及多种机型,而不同机型的机械,在制造工艺、材质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机械维修管理工作的制定,需要综合考量作业环境、维修条件、维修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制度前提上应设置一定的范围,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硬性规定,否则会导致管理制度无可是从,反而失去约束的效果。

2、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机械在更新换代,技术也在随之不断变换,传统的技术也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机械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操作技术,他们是公路工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们上岗之前,应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其了解器械性能、构造,能够应对简单的突发状况和故障维修;同时,还应对他们进行职养的熏陶,能够尽职尽责,还要好好使用、爱护设备。对于维修者而言,维修技能水平是衡量考察维修者最重要的方式,他们要比操作者应对简单故障的维修更专业、更具体,这需要工程企业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性相当强的培训,使他们能应对任何一种机械故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要学会统筹管理规划机械设备,熟悉每台机器的使用情况。由于新技术、新零件被不断运用于机械之中,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这些新的技术知识,跟上变化的步伐,因此,身为管理人员,应该既要懂管理又要懂操作。

3、合理选择机械配置

机械设备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施工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所以施工企业在进行设备报废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落实,对于设备的更新要根据当前施工的实际需求配置合理的机械设备。对于更新换代工作一定要遵循机械更新换代的原则,并且在进行检测时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对于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对于已经在市场上淘汰的设施坚决不能使用,一定要做好报废处理,绝对不能继续使用,防止造成不良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特种设备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载人设备的总成,在使用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对于特种设备的更新和淘汰要更加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确保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合理使用。

4、科学养护机械设备

任何机械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者故障,为了降低后期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而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较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和维护。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对其视情况进行机动性的修理和维护。

三、结语:

如果机械管理存在着不足,部分机械过早磨损,没有达到应有的寿命,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施工机械不能正常的使用,影响施工企业进度。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进改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机械管理的水平,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峰.浅析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科学之友,2011(2):102-103.

[2]周少华.建筑工程机械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4(23).